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学3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篇1
一、教学目标:
1、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和艰难,懂得要爱护益鸟燕子。
2、运用前两课学到的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写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课文中描写燕子过海时非常辛苦、艰难的句子。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燕子吗?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燕子,好吗?
(燕子是益鸟。燕子是候鸟。燕子的羽毛是黑色的,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你们说得真不错,谁能告诉我,燕子大概有多大?(学生用手比划)那么,谁见过海?海有多大?(海很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
谁能用一个词说说“天连水,水连天”的意思?(一望无边、一望无际、无边无际)谁能用手比划一下海有多大?
确实比不出,这么小的燕子,要过天连水,水连天,一望无际的大海可真了不起!你们看见过燕子过海吗?有一艘军舰上的海军战士看见了过海的燕子,于是他们给我们写下了这篇文章《燕子过海》。
教师范读
(二)学生质疑。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呢?
(燕子为什么要过海?为什么它要不分昼夜地飞?为什么像雨点一样落下来?)
(三)理解课文。
燕子为什么要过海?课文的第二段有一句话已经回答了,请你找出来。(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
这句话中有三组反义词,你能圈下来吗?(温暖——寒冷、南方——北方、昼——夜)
那么,燕子是怎么过海的呢?(燕子是不分昼夜地飞呀飞)老师请学生们学着燕子飞呀飞。(学生说手很酸。)你们才飞了一分钟,可燕子是不分昼夜地飞,所以他们是很疲倦了。”“疲倦”是什么意思?
你们看看下面这句话是一样的吗?
燕子不分昼夜地飞,一定是疲倦了。
燕子不分昼夜地飞,一定是太疲倦了。
(第二句加了个“太”字,说明已经是非常非常疲倦了。)
学生感情朗读。
像雨点一样落下来是写燕子的疲倦。燕子为什么像雨点一样落下来?(全班讨论)
请同学们接着往下看,有一个动作是写“燕子太疲倦”了,你能把这个动作做出来吗?可怜的小燕子,你们为什么伏着啊?
还有写燕子疲倦的句子吗?那我们该怎么读?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展翅起飞的燕子的坚强。
(四)作业。
小学3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篇2
教学目标:
★在语言环境中识记本课“粽、糯、屈、政、怀、祭、崇、胃”等生字,理解积累“政治主张、怀念、崇敬、祭品、惹人喜爱”等词语。能在老师指导下在田字格里正确描写汉字“胃、惹、屈、政、怀、投”,做到字迹工整,结构匀称。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描写粽子形状、颜色、滋味的句子,并能仿照这些句子写二、三句话,简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吃的传统食品。
★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和屈原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正确读文,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能按要求圈划词句。用二、三句话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传统食品。
教学准备:
多媒体、实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出示:端午节
2、师:是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生:端午节。
3、出示第1节,引读:
zòng
师: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4、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说粽子、吃粽子。
媒体出示课题:49、粽子
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粽
二、研读课文,体会理解
过渡: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这里还有一个传说呢!
1、出示第6节
(1)请小朋友轻声读读这段话,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读,正音
(3)重点指导读句子:
屈原一生写过许多的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
说明: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抓住文中较难读的句子,引导学生将容易漏字的长句读正确、读通顺,为学生读通课文扫清障碍。
2、拓展屈原与端午节的相关内容
3、朗读指导
4、齐读第6节
说明:先学有关端午节吃粽子的传说目的是使学生能更进一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感悟体验屈原的爱国精神,进而从心理上更喜爱粽子,更乐于投入到后续的学习。拓展屈原与端午节的有关内容主要因为本课大部分生字集中在第六节,有些词语对于学生来说难于理解,适时、适当地拓展有关内容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有关赐予。
四、学习课文1-5节
(一)朗读课文1-5节,正音
1、自由读课文
2、接龙读课文1-5节,
3、小组读。
说明:强化课内预习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逐步做到文熟字悉。在接龙读文过程中使学生朗读得到纠正和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精心听、认真记的习惯。
(二)朗读课文2-5节,按要求摘录词句
1、媒体出示要求。
2、交流,随机出示句子
a形状
(1)出示: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读句)
(2)师: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那么粽子到底是什么形状?
①观察实物
②看图了解其他形状的粽子。
3、齐读第2节
b颜色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有关语句:
(2)轻声读一读
学习生字:糯
(3)自由读句子,用小圆圈圈出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4)出示填空,交流
(5)师:为什么同样的箬叶、糯米、枣子在课文中可以用两种颜色来形容?
学生交流,
(6)齐读第3节
c味道
(1)学生尝粽子
(2)师:谁说说味道怎样?生交流
(3)是呀,那小作者觉得粽子的味道怎样呢?你们找到了哪句句子?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粽子的味道美极了。
箬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读句子)
(5)师:是呀,粽子不仅味道甜美,而且,它既是——消暑开胃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欢吃,这就是——惹人喜爱
学习生字:惹
说明:根据要求圈划词句,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让学生通过读文,沉浸到文本所提供的语境中,感受粽子的惹人喜爱,感受作者的用词准确,同时观察、品尝粽子,调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亲身体验,能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在一个知、思、行的良好环境中进一步理解粽子惹人喜爱的原因,并产生共鸣。
5、学习第五节,齐读
五、小结
1、师:粽子不仅形状、颜色和滋味十分惹人喜爱,而且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让我们一起读读全文,感受一下吧!
2、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师生配合读课文
2、复习词语
(1)读词语
(2)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
说明:此环节设计力图让学生在巩固所学字词的同时,通过选词说话一来积累文种语言,二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复述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写话
1、师: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风俗。在我国,还有很多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读
(2)谁知道这些食品分别是什么节日吃的?
学生交流,连线
2、师:这些节日吃这些食品有什么含义吗?请大家自己读一读。
生自由读
3、师:请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一种食品,可以从它的形状,可以从它的颜色,也可以从它的味道,还可以从它的含义等方面用两三句话来介绍一下。
(1)自由练说
(2)学生交流。
4、写话
(1)小朋友,把你说的内容写下来,然后与你的好朋友一起欣赏一下。
(2)全班交流
说明:学生学习语言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语言。正所谓:学以致用。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写句能力,让他们进行简单的写话,是一次很好的书面语言实践活动,也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
(3)请大家回去把自己的血的内容读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三、写字指导(略)
小学3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篇3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2、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体会概括叙述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乐园 教学重点:了解一词多义,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说说每组加点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按组读词,读熟练,将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先和同桌讨论。
2、检查朗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
3、以“走”为例,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引早义。
4、学生分组讲座理解多义词词义的方法。 师小结: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不同,平时不断积累多义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比喻义是用比喻的方法形成新的词义。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掌握联系语境中推断具体含义的方法。
二、读一读,想一想,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1、读,
2、分组讨论:加点词语的作用。
3、介绍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
4、小结:阅读时抓住概括性的总起句和总结句,就能很快把握语段的主要意思,作文时使用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就能全面,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句子。
2、讨论句子的意思。
四、读一读
1、自主学习:要有自己的见解指的是什么意思?短文是通过什么例子具体说明的? 2、怎样阅读才有自己的见解?
3、合作交流:明白有独到见解的是思维深刻的表现。
小学3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篇4
?爬天都峰》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 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三.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四.教法设计:边读边想法。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的:边读边想,说出“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生朗读课文。
2. 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们互相鼓励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文。
3. 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师筛选出问题:“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4、读读议议,释疑。
a. .“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读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学生读书圈划。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c.“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三、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小学3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篇5
一、教学内容简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5课《玩出了名堂》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二、通过本节课学习拟达到以下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待、阅”5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3.了解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磨镜片的,想象他当时的想法。
三、教学重点:
通过放手让学生自读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
四、教学准备
1.电脑制作的生字课件。
2.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里的内容。
教学流程
谈话导入
1.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
2.学生交流。
3.教师导入。玩耍常被看成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a.什么是“名堂”?
b.谁玩出了名堂?
c.他玩的是什么?
d.怎么玩的?
e.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的游戏和在玩中体会,即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另外,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也激发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为一会儿的读文打好基础。]
由疑而入,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a.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遇到生字、新词想办法读准。
b.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纠正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交流。通过自读,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在交流中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搜集的有关列文虎克的资料。
[放手让学生自读,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又把问题还给他们,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并且,充分的交流阅读收获是一个实效性很强的学习方式。]
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这一段。
b.议一议。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c.语言引述:在科学,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就是在玩中产生的。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他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好吗?
[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以自主学习成果激励成功学习的自信。目的是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a.读一读。指名多人次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子的读音。
b.说一说。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c.想一想。从他玩镜片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列文虎克玩镜片的特点: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d.联系自己的“玩”,谈谈你对他的这种玩法的看法。
e.带着赞赏的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充分的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扎实有效途径,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时时把“玩”与“名堂”紧密联系在一起。]
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堂、镜、闲、待、阅”。
2.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3.仔细观察发现特点,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4.学生写字。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写字基础。因此,鼓励他们交流识字方法、引导他们观察发现结构特点。发挥其积极性和自主性。]
小学3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篇6
?春的消息》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3.通过阅读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春的气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走进春天
1.课件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的课件,让学生一起唱。
2.复习:诗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春天的消息?
二、感受春天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但它很美,我们去这优美的诗歌中找一找春的消息吧!请打开书,自己赶紧选一小节,先读一读这一小节,再找一找,你选的这一小节中,有哪些春的消息?
2.交流:你选的是第几小节?请你先来读一读这一小节。那你在这一小节中,又找到了哪些春的消息?学生说哪节就学哪节。
学习第一小节(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先说说看到了什么)
1.枝条绿了。
(1)你看到哪些枝条绿了?
(2)(出示小黑板)风,摇绿了树的枝条,风____________________,
2.鸭羽毛白了。
(1)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小黑板)水,染绿__________,水,映出____________。
“摇绿、漂白”这两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到来时的大自然的神奇变化,显示出勃勃生机。读出惊奇之情。
3.指导朗读三四句。
(1)春姑娘这么美丽,你们欢迎她的到来吗?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三四行,把你的渴望用朗读声来表达出来!用你的朗读把春姑娘叫出来!
(2)她有点想出来了,谁再来把她呼唤出来。她能听到你这么希望她来,真高兴!指名朗读。
(3)我们一起把她带到我们面前吧!(齐读)
4.欣赏美丽的春天。
(1)你看,春天已经来到!(欣赏春天图片)
(2)小朋友们,让我们和清风流水一样,把春的消息传递给这位找春天的朋友吧。(齐读这一小节)
学习第二小节
1.让我们脱掉厚厚的棉袄,换上轻松舒适的春装吧。(课件展示春装的多种款式、颜色)
2.我们像小鸟一样还飞过什么地方?飞过____________________,飞过____________________。(读出快乐之情。)
学习第三小节
1.感受蝴蝶飞。(课件展示)
2.看到这只蝴蝶,你心中充满了什么样的感情?
3.做一做,演一演:“高兴地捉住”又“爱怜地放掉”,体会作者对蝴蝶的喜爱。
4.这只美丽的蝴蝶又能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玩耍了,这时候,它会想说什么呢?
5.是呀,蝴蝶是有生命的,它更希望能自由地飞翔。让我们和美丽的蝴蝶四处飞舞吧!(齐读第三小节)
学习第四小节
1.欣赏美丽的迎春花。
(1)出示迎春花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花?
(2)说说你看到的迎春花是什么样子的?
2.感受欣喜,雀跃的心情。
(1)导语:看到第一朵迎春花,你会怎么样呢?(高兴、兴奋)让我感受一下你的高兴好吗?
(2)请同学上台表演“欣喜又雀跃”是怎样的一副神态,把你的欣喜大胆地展示出来吧!师生共同评价哪位同学表演得最像。
(3)看到这么美丽的迎春花开放,我也忍不住想像小鸟一样连蹦带跳,谁想把这好消息告诉大家?
(4)模仿诗句,让我们也来写首诗:
例:看到第一只燕子飞,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第一朵梨花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小花朵对话。
练习句式:小花朵,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高擂台。
(1)谁再来亲切地问候一下可爱的迎春花?(出示: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
(2)我们来比一比高吧!谁长高了?
(3)自豪极了,真羡慕你,又长高了!还有谁想长高的?
(4)还有谁想和他们比一比的?
学习第五小节
1.“绿苞”是什么?(绿苞,就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可以让学生看图片感受)
2.为什么说是沉睡的溪流?(设想:冬天溪流结冰了,春天来了,溪水融化了。)
学习第六小节
请同学们描绘躺在田野草地上晒太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美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1.春天是这么美,使人这么快乐,让我们再一次在优美的音乐中,去体会快乐的春天吧!
2.课件演示春天五彩斑斓的美景,伴随优美的轻音乐,引导学生背诵。
三、再找春天
1.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到处都向我们传达春的消息。让我们再找一找春还有哪些消息?同学们可以回忆一下,你看到过哪些关于春天的诗,短文,对联,歌等。
2.可以用笔来画一画。可以一边读一边画。
四、作业
模仿课文写写春天。
板书设计:
枝头吐绿
换上春装
蝴蝶飞舞
春的消息
迎春花??
溪流唱歌
钻出小草
小学3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篇7
?完璧归赵》
?教学目标】
1、识生字7个;积累含近义词素的成语;会使用“吩咐”和“嘱咐”。
2、正确朗读课文。
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重点学习:读句子提出问题,并在课文中找有关句子。
4、了解蔺相如完譬归赵的故事,体会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故事导入:《卞和献玉》。
2、板书课题,激趣思考:“完璧归赵”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问题。
2、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纠正读错的生字新词;指导读难读的句段)。
3、交流:说说对“完璧归赵”的理解。(最后,找到“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这句话,板书并读一读。)
三、结合以上句子,再读课文。
1、为什么“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呢?
(1)引导学生学习第1-3节,并思考。
(2)交流,然后指导朗读,体会赵王的无奈、蔺相如的坚定。(教师适当诠释蔺相如此行的重任。从国力来看,赵国只能答应交换;要是让秦王白白得到和氏璧,赵国就会被人小视。)
2、蔺相如是怎样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的?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脉络(要回宝玉、争取时间、派人潜送;参插《词句活动室2》)。
(2)抓住蔺相如说的三句话展开教学。
①找一找:蔺相如一共说了几句话?哪几句话?
②说一说:为什么说这几句话?(看到秦王没有诚意,要回宝玉以争取主动;再一次试探秦王;争取时间把宝玉送回赵国。)
③读一读;秦王为什么乖乖就范?体会蔺相如的智和勇。(第1、3句话的理解,可以从秦王的反应表现入手,譬如:“信以为真”和“只好同意”。第2句话作为重点来理解,可从蔺相如的动作、神情和语言入手。)
四、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其它句子。
1、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句子,并提出问题。
2、在小组内通过联系上下文讨论解决。
3、教师适当组织全班讨论。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用一二个词语评价蔺相如,并简单说说理由。
七、指导完成《词句活动室1》。
(1)补充完整。
(2)提示学生注意每个词语中所填入的字词的意思。
(3)再写几个类似的词语。
八、作业:
课外阅读《渑池会》、《将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