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体育心理学课程论文(16篇)

最新体育心理学课程论文(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1 23:50:25
最新体育心理学课程论文(16篇)
时间:2023-01-01 23:50:25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体育心理学课程论文篇一

要使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必须培养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日新月异的时代步伐。体育教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生活中,有时一个人的自信,往往是由于别人的小小表扬而产生的。最亲爱的人的一声赞美立即会令你信心百倍,而一句不经意的嘲讽足以叫人信心全无,所以说,最残酷的伤害是对一个人自信心的伤害,最大的帮助是给人以支撑人生自信风帆的信任和赞美。自信是金,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心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品质,是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学生成长的精神核心是自信,如果从小在脑海中储存下“我很笨”、“我不行”的定论,就会在群体生活中锁住大脑的创新思维。相反,自信产生的促动力是成功的基础,学生有了自信心,才能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教师帮助学生拥有自信,就是引导学生开启智慧的大门。在教学实践中,可运用多层次,多方位的形式进行各种教学比赛,如:跳绳、踢毽子、仰卧起坐、立定跳远、沙包投准、乒乓球、篮球等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参加比赛。要多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满足,坚定学习信念,增强自信心。

二、创造良好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挫折

产生挫折的因素比较复杂,有些是从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有些是从其他学习活动中产生反映到体育教学中来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其他学科不具备的特殊优势条件可以帮助学生减少和消除挫折心理、培养自信,即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为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制定适宜的教学和竞赛目标,使他们经过努力能达到目的。例如在教学中应重视按体能和运动水平分组,使大家处在同一个层次,避免歧视行为。在课余竞赛中同一个年级也可以分出甲、乙、丙组,分别进行同级别的比赛,既体现了全班的参与意识,体现了群体性,又可以达到提高运动兴趣的目的。这对于一些特殊体质的学生来讲非常好,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了成绩,消除了自卑心理,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并把这种喜悦带到其他方面,增强了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

三、培养集体意识,提高适应能力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那些人际关系好的同学总是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兴趣,这些同学生活得很愉快、很舒畅,学习效率较高。

而人际关系较差的同学常常无精打采、抑郁寡欢,缺乏生活乐趣,学习效率明显不如前者。体育活动可以改变这一现象。因为体育活动总是在一定的集体环境中进行的,它总是和人群发生着关系,人们在运动中能够较好地克服孤僻,忘却烦恼和痛苦,协调人际关系,提高适应能力。例如:在体育项目的学习过程中既有个体练习,又有集体相互配合的练习活动;既有接受别人帮助和保护的运动,又有主动帮助和保护别人的.项目;既有个体的自我竞争,又有与他人合作的团体比赛等。体育竞争与合作的特点,对于促进学生的勇于进取和合作意识,形成健全的人格,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四、培养意志品质,提高竞争意识

现代社会中,谁的竞争意识强,谁就占有生存发展的优势,就能获得成功和进步。经研究发现,参加体育活动和比赛是培养竞争意识的良好途径。体育竞赛具有鲜明的优胜劣汰的特点,竞争主体经常更换,名次优胜经常易之,使参与者始终有获取成功的现实可能性,因而能促使人奋发向上。由此焕发的竞争和奋斗精神又具有迁移性,可使人们在其他领域作为借鉴、得到收益。那么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呢?首先要组织好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制定合理的规则,使学生明白竞争是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的,成功与失败、机会与风险对所有人是均等的。其次,竞争的重要意义还在于竞争过程中参与者得到的各种心理体验与心理调整,特别是在紧张落后的情况下,心理承受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正因如此,在基础教育阶段,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种体育比赛中来,努力提高竞争意识,为今后走向社会并适应社会的竞争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改善情绪状态,消除心理疲劳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主要标志,也是人的自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情绪几乎参与到人的所有活动,对人的行为活动起着很大的调节作用。体育活动能直接给人带来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紧张和不安,从而调控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有些研究人员发现,用力运动可以减少情绪上的负担,甚至能减轻因精神压力的偶发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负担。通过运动行为的替代作用可以减轻或消除情绪障碍,放松身心,调节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平衡,并能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此外,体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勇敢、果断、顽强等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等,都是其他途径所不能替代的。

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营造生动活泼、和谐友善的氛围,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通过克服运动中的障碍和失败,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与积极进取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我责任感、群体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竞争意识和能力,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进步。

体育心理学课程论文篇二

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随着高校教育的深入发展,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日渐突出,就业、生活等多个方面都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因此,通过促进高校体育发展缓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众多高校教师关注的焦点。高校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何做到通过高校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广大体育教育者的重中之重。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生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仅是就业压力,生活压力和学习压力也给高校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因此,有些高校生出现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虽然这些问题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它是客观的存在,仍需学校和教师给予一定的关注。

因此,积极开展体育教育促进高校生心理健康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就此本文与读者对高校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共同探讨。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表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上各种竞争日趋激烈,虽然大学生未出校门,但是很多竞争压力依然给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再者随着近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重,尤其高职院校的学生,进入大学三年左右的时间就要进入社会,这使得很多大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感到很焦灼,不知道应该怎样利用有限时间来有效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随着这种压力的日益剧增,很多大学生或多或少的都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而且很多大学生在高中时期只关注学习,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发展,到了大学才发现自己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给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生活压力。

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紧张焦虑、浮躁、急功近利等,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刚刚经历了紧张的高中时期。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都有了极大的改变,大学生还不能很快的投入到新环境中。

二、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交际能力

大学生从紧张的高中时代一下跨入轻松的大学时代,虽然没有学习的压力,但是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使得一些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而体育运动正是能够消除人与人之间隔阂的重要途径。在体育运动中,学生要学会相互合作和相互交流,从而通过这种途径大学生的交际变得会更加容易。

(二)体育运动有助于大学生完善自我

体育运动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形成开朗外向的性格,并且在体育运动中,学生很容易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这对大学生的性格完善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高校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一)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积极作用

通过体育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起主要作用的就是教师,教师应该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实施,让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共同提升。

比如教师可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如越野等,培养学生的毅力和韧性,还可以让学生在严格的纪律和规则要求下养成一定的自制力。又如竞技体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意识,从而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争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二)教师应该积极开展体育竞技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

体育竞技活动并不是教给学生要争强好胜,而是要学生在体育竞技中感受到真正的体育精神。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学生已经不再是以往的体育盲了。有的学生可能会喜欢篮球,也有的学生可能会喜欢足球,无论是哪种体育活动,学生在实际的参与中不仅能培养健康的身体更能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开展体育活动。如篮球比赛,学生在积极参与比赛的各个环节中都能感受到运动精神,并且比赛是一项团体活动,这就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以维护集体利益为首要准则。学生通过准备比赛和比赛的过程能够感受到团体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也能够懂得如何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悦和烦恼。并且体育竞技还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品格的完善。又如象棋比赛,不仅能促进学生培养冷静、认真的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团队意思。总之,体育竞技比赛能够消除大学生心理的负面情绪,为大学生的交际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就是深化高校体育教育,让大学生在体育竞技中学会分享,学会交流从而培养出外向开朗的性格,从而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出正确的指导。因此教师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使得大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心理。

体育心理学课程论文篇三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广东梅州●李云生

摘要:学校体育教学应该树立新的思维和理念,将“健康”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体育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心理健康,正确把握教学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体育教学;健康;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

学校的基本工作就是教书育人,这是学校的立校之本,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它不仅担负着“加强体育运动,增强全民体质”的重要任务,同时也肩负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因此,我们既要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又要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只有德、智、体、美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中职院校只注重教书这一个方面,在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方面明显重视不够。但是,当前在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问题却越来越突出。一是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对当前社会的道德状况明显不满,同时他们还会为了自身与小团体利益而突破道德底线,从现实主义出发去做事;二是现代青少年缺乏社会责任感,把个人利益看得太重,他们为了达到目标不择手段,表现出极端的唯利是图思想和功利主义思想;三是缺乏自信心,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代的青少年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与打击,就会失去上进心,失去学习目标。没有正确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思想道德教育,他们就会走上歧途,给社会造成危害,也毁了自己。

这些问题对中职院校的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各级学校的体育中,不仅要求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这门课程的重要教育意义,而且还要付诸于实际行动,要想尽一切办法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体育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建设人才。

二、体育运动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1. 体育运动让学生懂得知难而上,学会克服困难

“90 后”学生是现在学生的主体,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宠爱,在学校深受关怀,没有经历过风雨的摔打和磨炼。通过体育教学与体育运动,可以让学生学会坚持和克服困难,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和教学目标,因材施教才能产生实际效果,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行为,并鼓励学生克服对困难的恐惧。

2. 加强体育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社会生存能力

体育比其他的学科更具互动性和实践性;体育教学中的交流方式也比其他学科更为特别,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或者是学生之间,只需要用手势或者动作就可以达到交流的目的,而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必须用语言表达。这种沟通需要彼此的信任,也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体育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其实是对社会生活和活动的模拟,是社会活动的提前演练。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会经历各种成败、挫折、优胜劣汰、个人与团体、正确性与合理性的体验与认知。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就可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处事方式等性格态度;也将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除此之外,在许多的体育项目中要求同伴间必须互相信任、互相了解、深入交流、互相帮助,才能获得比赛的胜利。这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在这样的体育比赛中,那些自闭、内向、不愿与人交往的人会逐渐变得开朗活泼,融入集体,这也有利于他们将来走向社会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3. 体育运动可以让学生懂得团结进取

体育运动是一种以竞技竞赛为主要形式的活动,在面对比赛的时候,学生会摒弃一些平时的不愉快,将思想的分歧与矛盾抛之脑后,所有人空前团结,形成最强的凝聚力,去为集体争取荣誉,所以体育比赛是增强学生团队精神的最佳方式。体育运动中的竞赛与合作精神,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也可以让学生懂得场上与场外不同的身份关系,学会关爱与帮助同伴,明白个人与群体间的矛盾统一关系。这种个人与团队相结合的竞争方式,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进取精神。

二、体育教学中应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1. 应该将心理健康作为体育的一个目标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放在重要位置。因此,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心理健康作为一项教学指标来进行考查,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体育教师,都应该清晰地认识到体育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认识到,因为心理因素是个复杂多变的因素,所以不能用唯一或者单一的标准去衡量,这也对我们的指标考查方式造成一定的困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考查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如学生的自我评价、思想品德、自信等方面。采用科学的方法定期进行测评,逐渐形成完善的测评体系。这个过程需要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专家、学校还有体育教师多方面的努力。

2. 教师自身仪表、形象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影响的过程。学生对教师的敬仰心理可以对教学效果产生积极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仪表、形象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崇拜心理使教学达到更佳的效果。第一,体育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和内在修养。主要有言谈举止、仪容仪表、表情态度及语言习惯、行为动作等方面。当教师采用这种无声的教育方式去影响学生的时候,会产生积极的潜在效果,甚至会比直接教育效果更好。例如,体型健美的教师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对美的追求,会促使学生加强锻炼,以求达到健美的效果;第二,体育教师不仅要注重外在形象,还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只有过硬的技术和高深的学识,才能得到学生的崇拜和敬仰。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这些形象会对学生的审美观和学习能力产生影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 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要因材施教

现代的教育方式不再是一蹴而就的大面积覆盖方式,更注重一对一或者是因材施教。学校的各个教育阶段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格成长、性格完善产生重大影响,学生年龄越大,性格与心理上的差异性就会越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前就做好充分准备,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与思想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例如对于自闭、内向、不愿与人交往的学生,可适当进行竞赛类活动,如球类竞技、接力赛跑或拔河等需要配合的活动,可以培养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对于行事缺少果断的学生,可以多进行单人快速竞赛类活动,如羽毛球、乒乓球等,可以培养他们的快速决断能力;对于性格急躁、容易冲动的学生,可以让其进行慢跑或者太极之类的活动,可以培养他们遇事沉着冷静的能力。另外还要注重男女学生的差异,女学生应该多安排瑜伽或有氧操等活动,男生则应该多进行户外运动。

在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它与体育教学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体育教学中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就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体育也会失去灵魂;正确的体育运动与体育教学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始终贯彻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和育人的双重目的,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全体提高国民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白宗清。论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32)。

[2]胡毅。试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9(15)。

(广东省梅州市体育运动学校)

体育心理学课程论文篇四

初中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曹仁君 王 伟

(吉林省敦化市第三中学)

摘 要:目前,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只注重学生身体素质训练,而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现象,因此,在素质教育中,要清楚地认识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体育;心理健康;措施

心理健康教育是初中体育教学中不能忽视的教学内容,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将这些有效措施有效渗透于实践之中,以助力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树立体育教学新观点,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只重视学生的体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技巧,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变化没有得到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不予以重视;教学方式呆板等。因此,体育教师应该树立新的教学观念,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必须将身心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教学的良好心态,从而让学生以正面的情绪去树立信心,养成勇于挑战的品质,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树立学生自信心

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从而为学生营造获得成功的机会,这将会从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尤其是对一些体育较差的学生,反复的失败必定会削弱他们的信心,从而降低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从而给予学生心灵上的成功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注重观察学生情绪,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学生的状态将会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进展,批评教育不会带来实质性的`解决,因此,为了缓解初中生的学习压力,体育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并通过恰当的体育运动方式让学生将内心的沮丧、压抑、紧张等情绪宣泄出来,从而使学生恢复良好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体育教学方式要多样化,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运动技能的掌握是需要过程的,而每个环节都会给学生带来相应的心理情绪,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如,激趣法、竞技法等。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能够有效地形成学生的健康心理。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支川。体育教学中的心里健康教育的几点思索[j]。教学与管理,(06)。

体育心理学课程论文篇五

初中体育教学中怎样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人们对初中体育教育给予了越来越高的关注的重视,初中体育教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基本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实现个性化综合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论述与分析了我国初中体育教学展开对于推动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初中体育教学在推动学生个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提高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措施三个主要方面,旨在全面推动我国初中体育教育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及效率,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个性发展;综合能力;初中体育教学;重要意义;有效措施

在我国义务教育过程中促进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良好展开对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为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高度特殊性,课程内容中融入了多种的体育项目,学生在课程展开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体育项目进行练习,极大的培养了学生对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爱好,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1]。除此之外老师需要对体育教育中制约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多种因素,从而探索出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新目标、新形势以及新要求。

一、我国初中体育教学展开对于推动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有效促进学生得到长远发展。在初中体育教学展开中实现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促进学生得到长远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现实作用,主要是因为不同的学生受到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会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因此积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并培养学生实现个性发展,能够促进学生通过后天多种因素得到良好培养,提高学生的向上性及积极性,促进学生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个性化优势,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2]。

二、目前初中体育教学在推动学生个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兴趣点。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围绕着几个考试涉及到的项目展开训练,老师在教学中将重点与精力都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项目训练成绩上,加上目前我国初中升学考试中加入了体育项目考核,学生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被动的接受体育项目的练习。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学生往往不能激发对体育项目训练的兴趣与积极性,缺乏主动展开项目学习的动力,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提升,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产生了制约作用。

2、缺乏个性化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我国现阶段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还是老师带着学生训练的形式,整个教学过程十分充实,一节课下来学生并没有很多自我消化时间,学生之间的体会交流以及训练方式沟通缺乏足够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实现自身个性化的发展[3]。除此之外,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大多数仍然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下进行项目的训练,因此学生缺乏机会与空间展开个性化的发展。因为初中教学面临着的升学压力,学生们主要将精力放在语数英等多门文化课上,忽视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对体育项目训练给予较少时间,导致了学生之间缺乏体育训练的互动性,很难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三、提高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1、提高老师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程度。在体育教学展开过程中,必须全面加强体育老师对提高发展学生个性化的意识,体育老师只有对现代化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给予有效理解,才能够实现在教学中融入科学合理的个性化发展教学策略

[4]。当前体育老师需要理解与掌握全民健身等多种教育理念,通过个性化发展的体育教学实现团队意识、中学生思想素质提高以及积极乐观心理等方面的养成。与此同时积极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及教学需求建立健全具有高度个性化的体育教学体系,提高老师对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重要性认识。

2、拓展体育项目课外练习空间。学生在练习体育项目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实践的拓展,给予学生足够的课外拓展练习的时间,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多元化的体育项目学习与训练。并且积极拓展课余活动时间,开放校内的体育项目训练场所与设施,在学生训练中老师要给予一定的鼓励与支持,确保学生可以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自身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中。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体育比赛以及文化节等多种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其中,全面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发展目标。

3、丰富体育课程的评价方式。想要实现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积极丰富体育课程评价方式是十分关键的重要途径,老师需要结合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拓展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与多元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通常只是简单的将学生训练的成绩作为最终课程学习的评价依据,这种适应于应试教育考核的评价方式会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考核体育项目中,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项目训练积极性[5]。因此及时探索与分析学生体育项目的优势,总结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特征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这种课程评价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帮助老师寻找不同学生体育训练的特征与优点,另一方面还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素质教育中提高体育教育是增强学生体魄与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现阶段学生实现个性发展的具体要求,积极在体育教学中创新改革新的教学模式,提出多元化课程评价方式,对于实现个性化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本文围绕着国初中体育教学展开对于推动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初中体育教学在推动学生个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提高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措施三大方面展开了论述,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发展与综合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 姜宝君,尹爱青.关于开放式音乐教学策略的研究——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维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3:219-222.

[2] 曾红.细雨默默润心田万紫千红春满园——论班主任工作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05:78-81.

[3] 李煜辉.關于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完美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探讨[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06:61-62+67.

[4] 张洁,吕天甫,周志海.创造优质育人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云南永仁宜就农村寄宿制小学个案调查[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2801:94-97+104.

[5] 罗国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新形势下学校图书馆阅读指导刍议[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01:37-38.

体育心理学课程论文篇六

浅谈情感投入在体育教学中体会论文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育部推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措施,制定了《体育与健康》新程标准,这对我们刚开始改实验区的体育教师说是一场时代性的挑战,新程标准把初中三年划分为一个阶段,称为水平四,具体的年级、目标、内容以及各项教学内容,时间多长都给我们教师留下较大余地和空间。在改革浪潮的影响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在冲击着我们固有的教育观念。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程改革的直接受益者,所以体育教育教学必须围绕着学生一主体去展开,下面谈谈本人采取情感投入在体育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专业素质中情感投入

从体育与健康的性质定位看,新程已经跨出了单纯的学科范畴,走向一门内涵丰富的综合性程。在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新理念下,教师的专业素质应该围绕“如何围绕学生健康成长”思考实施教学,不再是传授技术技能古老式的教学方式,而是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自主活动,以达到全面提高体育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情感上投入,注重自身的人素质,道德素质,语言素质,教师将通过体育教学,继续探索如何在全体学生在获取健康的道路上有所收益,努力使所有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程提倡新的教学理念,实施新程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不仅是口头上说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而且要从思想上确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脱离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主,内容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提倡师生零距离的接触。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处于一种互动与互补关系,教师可教学生,学生也可以教学生,放下教师的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形成师生间、学生间心理互动沟通过程,良好心理关系会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健康。因此,教师要关心学生,诚恳的对待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堂教学中,严中有情,严中有爱,严中有理,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可信可近,而不是敬而远之,教师健康融洽的.情感投入到教学中,会使学生感受到有安全感,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三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

中学生在1―18岁阶段,是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心理变化较大,新程关注的是人的培养,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呈现,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情感投入,发生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满足并由此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畏惧、惊恐情绪,对这些学生,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他们的心态,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帮助,设身处地关心他们,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爱护他们,采取有效的语言方法换取学生的自然性。克服身体和外界的障碍,锻炼他们坚强的意志,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进而化解他们的自卑、畏难、惊恐情绪。使他们增强信心,以愉悦心情快乐地学习,并且能积极自主地配合教师的教学。

四师生交流营造民主氛围

新程教学法要求师生互动,互动就是教师和学生多交流。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通过交流营造出一种平等、和谐、宽松、民主堂环境,教师应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充分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发表不同议论,对学生回答正确的或模仿动作准确的应及时鼓励和表扬,让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更强烈,更有利教师组织教学。

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我深深体会到情感投入对完成教学目标起极大的积极作用。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只有忠诚与教育事业,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才能在教育中对学生情感投入至诚,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与学生平等共处,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形成积极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投身于教育活动中,以实现素质教育体育教学目标,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体育心理学课程论文篇七

体育教学中的学生示范论文

动作示范对体育教师来说,其掌握程度和运用的艺术,与教学水平有直接关系。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范例,了解所学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感觉器官,逐步建立起对动作的清晰概念,达到示范的直观教学效果。实践证明,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只有将学生示范同教师的讲解与示范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最佳的直观教学效果。下面就体育教学中本人对学生示范的理解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配合教师讲解,协助示范

教师在讲解动作时,往往需要学生按要求配合教师讲解,达到最佳的视听效果,如讲解队列变换:一列横队成三列横队,教师可找三位学生配合讲解予以示范,使学生能够观察、了解整个练习的结构和过程;又如:在进行篮球攻、防教学时,教师的讲解与示范不能同时解决攻、防的动作技术概念,而学生的配合示范恰恰能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在学生示范时,结合攻、防动作技术特点及练习要求予以讲解,帮助学生较快地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对动作的技术结构较为准确的理解,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同样,在进行技巧、支撑跳跃及单双杠等教学时,教师讲解保护、帮助动作,离开学生的配合示范,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很难理解动作的部位及安全要求,难以建立动作的清晰概念,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二、反馈与矫正

教学过程中,指定做示范的学生并不一定必须是动作技术较为优良的学生。比如:在教学“途中跑”时,不少学生摆臂动作技术是“左右摆臂”,出现这种情况应多采用找几个掌握动作较好的和较差的学生进行练习示范,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教师适时讲解,引导、启发学生对动作进行评议,找出动作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再分析总结。或采用正误对比引导评议,达到集体纠正的效果,经过同学的指正,学生对摆臂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加深学生对正确技术动作的理解和印象,形成正确的技术定型,并使技能巩固、提高,达到教学目的。又如:在蹲踞式起跑教学中,学生易犯的错误是起跑接加速跑时停顿,形成两次起跑,这时若教师单独示范讲解效果不可能较快达到目的,可选择三位动作技术较好的学生与三位技术较差的学生,让他们在统一口令下做示范,教师可先引导、启发全体学生评议,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熟悉整个动作的结构,教师再总结动作存在的问题,并讲解纠正,要求他们调整两脚分别与起跑线的位置,手和脚位置不宜靠得太近,听到“跑”的信号,上体不要立即抬起,跑出的前几步要由小到大,亦可在起跑线前几米处加一条离地面适宜高度的皮筋,要求起跑后从皮筋下通过,以控制上体抬起时间,这样通过他们的示范,学生观察,了解整个动作的形象、结构和过程,然后结合教学要求进行练习,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成为行为的主体

学生示范不仅可以个别示范,亦可以是小组或群体示范,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如在进行快速跑的起跑姿势教学时,教师可先鼓励学生自愿进入起跑线后示范(每组人数可加以限制),用他们认为是自己最得意的起跑姿势,然后在教师统一信号下起跑,通过若干组起跑后,提示学生进行评价,哪位同学起跑姿势最实用,起跑后的加速最快,这时教师归纳推出站立式起跑姿势或推荐蹲踞式起跑姿势,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树立榜样,消除心理障碍,保持课堂高涨的学习积极性

榜样的树立,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和个性的机会,并能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优良的学生动作示范,不仅能使学生消除恐惧心理,还能使学生油然而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提高学习动作技能的积极性,保持高涨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进行跨栏跑练习时,教师可在栏高、栏间距上做适当区别,亦可再加一组替代物代替栏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甲、乙、丙组练习,给甲组的学生展示自己“英姿”的机会,教师给予肯定的评价,鼓励乙、丙组学生向甲组(“标准”栏间距)努力,或采用晋级练习,鼓励学生自定目标(榜样),激发学生上进心,调动积极性,努力向榜样看齐,挑战榜样,逐步达到练习的最高级别:“标准”栏高、栏间距练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又如:支撑跳跃(山羊)练习,除了保护与帮助的完善措施外,学生骨干的动作示范无疑也能感染、鼓舞学生,达到消除心理障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功效,更容易使学生直观效仿,往往起到教师示范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五、巧妙利用个别示范,创设情境,调节课堂气氛

一个完美的.动作不仅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鼓舞学生学习热情,还能创设情境,调节课堂气氛。如:在进行鱼跃前滚翻教学时,教师把握时机,让个别学生准确、优美的示范,可以营造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样,一些不成熟的动作示范,教师若把握得当,也能活跃课堂气氛,使枯燥的教材,单调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如:在进行齐步走练习时,常会出现同手同脚走的同学,虽然为数不多,但这时教师如果能把握尺度,让个别同学示范,势必引发学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达到消除枯燥无味的练习气氛;再如:在进行行进间高抬腿跑练习时,个别同学上体后仰,颈部紧张,教师可适时让这部分学生示范,再引导学生评议,课堂气氛定会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当然,让这些学生示范,教师一定要有尺度,做到既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营造气氛,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及扎实的基本功。

六、学生示范应注意的问题

①示范目的要明确。比如:示范什么?什么时间示范,选择什么样的学生示范,怎样示范等都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步骤,以及学生可能接受的具体情况而定,这些都要求教师平时对教材的了解以及对学生的观察与了解,才能做到自然贴切。

②示范要注意位置、方法及时机。学生示范目的是给全体学生做范例,这就得让全体学生都看得见,听得见,因此教师要根据组织教学的队形,动作结构的特点以及安全的因素等来选择最佳示范位置,同时,教师还应考虑所处场地的环境,如操场上同时有几个班上课,就应当将示范的方法和时机考虑进去,防止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示范的效果。

③学生示范要与教师的讲解紧密结合起来。学生示范的目的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当它与教师的讲解结合,则可使全体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认识技术动作,知道重难点,加深学生的记忆,重要的是能够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达到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示范的运用艺术,应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体育教师必须重视它的意义并加以运用,才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体育心理学课程论文篇八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表扬学生论文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说:“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但表扬不当,会产生不良效果,甚至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那么,怎样的表扬才是对学生有效的?

一、针对学生真正的进步给予表扬。一次恰当的表扬比十次泛泛的夸奖好得多。表扬不应针对表面成绩,应针对他们真正的进步。

二、在关键时表扬。很多学生意志薄弱、承受能力差,遇到挫折时,往往悲观失望、信心不足、妄自菲薄。需要老师发现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对前途充满希望,树立自信心。

三、表扬的目的要明确。表扬的目的`是促进孩子进步,应该严格限于孩子的进步和优点。教师应注意的是,不要根据个人喜好来评判学生和他们的表现。

四、表扬要及时。当学生做了件好事,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特别是对后进生的表扬更要及时。

五、表扬要形式多样。用热情的具有鼓舞性的话来表扬学生。另外,还可用手势、表情、纸条等。

总之,教师不能滥用表扬这种教育手段,要充分发挥表扬的有效性。

体育心理学课程论文篇九

1.1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对于中学体育教学来说,体育老师自身就需要有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并具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和一定的沟通技巧。首先,体育老师必须真诚地对待学生,要将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让学生愿意将心中的苦闷和一些不好的想法告诉自己。其次,老师要让学生相信自我,肯定自我,让学生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闪光点。老师可以利用体育项目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体育优势,使他们在运动过程中释放压力,并从中发现生活中的美。最后,作为体育老师,需要在体育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动向,并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抛却学习的困扰,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

1.2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中学的体育课通常都在室外,而且形式多样,有的体育项目,例如长跑,需要学生有坚韧的意志力和一定的身体素质。对于一部分身体较差的同学来说,可能在完成上有一定的难度。这时,体育老师就要在鼓励的同时,从摆臂动作等基础动作开始训练这部分学生,并循序渐进,针对不同学生的体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与老师之间能够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会让接下来的心理教育变得更加容易。学生在有了老师的专业指导后,体育水平会得到大大的提升,这时老师可以从中启发学生,不能因为遇到了困难就选择放弃,也不能因为一些学习压力而感到焦虑,要多和身边的朋友进行交流,这样一来,不仅使体育课程充满了人情味,还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谊。

1.3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当一个人成功满足了自身需要的时候,往往会产生愉快的心理。体育老师要学会在教学开始阶段,为学生设置一些难度较低的体育活动,当学生能够完成这项任务的时候,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学习的意义。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改进体育教学的方法,将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激发出来,克服心理上的紧张情绪,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1.4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体育活动的竞争性能够让学生产生良性的竞争意识,从而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出坚强的意志品格。老师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程之余放松心情,并通过体育锻炼,磨练学生们的意志,从而培养出学生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使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的过程中能够迎难而上。

1.5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在校的学习,一方面是为了学到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能够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并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自我的心理调节,培养出适应社会的能力。体育运动是具有一定约束力的社会活动,学校的体育活动以及课后的一系列与体育有关的行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消除精神压力,将自己与社会联系起来,从生活中找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并与之共同学习、进步。

1.6培养学生间的竞争意识体育是一项具有竞争性的社会活动。学生不仅要有主动学习的心理,还要具有力争上游的竞争意识。学生可以在体育的竞技比赛中找到竞争的乐趣,并将其运用到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中,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健全人格,还能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发现团队意识在竞争中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2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育要将体质锻炼和心理健康教育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体育运动的独特功能,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心理辅导手段,来让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的同时,提高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

体育心理学课程论文篇十

浅谈教学中的体会论文

现代信息技术以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等优势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强调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把握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成为小学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怎样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对小学生而言,好的听课习惯可以通过训练他对一件事情长久的注意力来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可以呈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长期的这种训练,学生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教室里当场给孩子们照照片,传到电脑上,让孩子们观察,讨论,老师是从什么角度照的?然后全班交流,从而理解:观察某一物体,观察的角度不同,所拍摄的照片是不相同的。孩子们的兴趣很高。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时空的局限,开阔学生的视野,再现真实的场景,展示典型的感知材料,凸显现象的本质属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情境的设计中不能为情境而情境。

2、培养学生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

数学模型是建立在数学一般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展开思考,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再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这一类问题。如:我在教学小学二年级《6、7的口诀》一课时,先出示例题的情境图,让孩子们先找找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让孩子提出问题并算一算4本台历多少元?5本台历多少元?(这是前面所学过的知识),然后引出:6本台历多少元?7本台历多少元?学生根据前边已有的经验来编6、7的口诀。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对课本中的透视图认知起来存在困难,怎么把原来的现实物体转移到数学本质上来?我在重新设计这节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后向学生展示了带色彩的实物图和线条组成的透视图,既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障碍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捕捉亮点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小学数学课堂更是迸发着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的思维随时随地都会迸发智慧的火花。如:我在给学生上《分一分》一课时,我和几个小朋友站在教室的前面,让孩子们分一分,有的孩子按“男女”把我们分成了两组,有的孩子按“高矮”把我们分成了两组,其中有个孩子站起来说:“我按一样多”分。他的意思是平均分,我表扬了这个孩子,他在认真思考,同时激励其他孩子要积极思考,从而让孩子认识了平均分,为二年级学习除法奠定了基础。在讲《圆的认识》一课时,去利用多媒体演示一组画面,圆的车轮、圆的飞碟、圆边的餐具等等,有个学生小声说“怎么都是圆的?”我抓住这一思维亮点,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出示方形或三角形的车轮在颠簸的行驶,方边的餐具不方便使用,而且容量小等等。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圆的认识。可见,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只有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让星星之火燎原,让智慧闪耀光芒。

4、让师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美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美的事物能唤起人们的愉悦。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化的教学,充分揭示数学美,能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在《角的认识》一课时,先展示了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圆拼的漂亮画,再让学生说出许多生活中的角,说明角无处不在,有了角,我们的生活才能多姿多彩。在讲《对称图形》时,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距离学生较远,不能亲眼所见的生活场景再现的优势,让学生欣赏教师从搜集的大量具有对称现象的美丽图景,如“埃菲尔铁塔”、“法国凯旋门”、“印度泰姬陵”、“北京天安门”、“故宫天坛”等,将新知识深入浅出地隐含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自主发现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发学生对这种对称现象的探究欲望,体会到数学与自然的联系,触发智慧的美感,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

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信息技术逐步变革着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适时适度使用信息技术,对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必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体育心理学课程论文篇十一

谈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论文

【摘要】高职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发育日趋成熟,但他们面临着众多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源于学校、社会等,以致滋生了各种心理问题,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与健康成长,甚至影响了社会安全。所以,正确引导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是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本文主要就高职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学生;心理健康;引导

前言

高职院校主要是以技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这种人才只有具备较强的技术水平与能力才能在工作时得心应手,更好地胜任工作,但不少学生在校阶段没有认真学习,进而产生心理担忧,长期以往,心理问题逐渐严重化。而体育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体魄,而且可以释放学生压力,因此利用体育教学正确引导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首先,难以适应学习新环境。很多高职新生难以适应校园新环境,在高职院校中,无论是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还是课程安排、校园文化等都不同于中小学时代。当学生在此环境中碰到一些挫折时,往往会陷入迷茫之中,从而变得情绪紧张、心态不佳等;其次,社会影响。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不断出现各种新思潮,且相互碰撞,而高职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易被社会上的一些负面思想所影响,加之家庭环境带来的影响,都会引发一些心理问题;最后,人际关系紧张。高职学生来自不同城市与地区,学生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处事方式、兴趣爱好,所以在实际人际交往中难以会发生一些问题,加之高职学生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极其造成人际关系紧张,这时他们往往感到孤单,产生恐慌、情绪低落等不健康心理,从而影响身心健康。

二、高职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策略

1.调节教学内容,增添体育项目

体育教材作为体育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所以在挑选教材时体育教师应格外仔细。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体素质与体育基础,教师应在充分了解与掌握不同学生爱好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需要耐心指导,循序渐进。每个学生的心理问题都存在差异,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看待与处理,而体育运动则可以较好地释放学生压力,学生可以自身实际需求选取适宜自己的体育项目,可见适宜的体育运动较为重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运动,只有学生感兴趣,才能感受到乐趣,减少心理健康压力,对于那些羞于开口的学生而言,更需要多组织他们参与体育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此外,高职体育教学的传统项目已经难以满足所有学生需求,所以教师需要依据学生实际需求加以调整,从而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

2.营造和谐校园体育文化

培养学生体育文化和谐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职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校园体育文化积累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质与情绪都有着决定性影响,使学生在此氛围中体会到体育项目运动的激情,且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展现的多种精神也会日益深化于学生内心,主要涉及勇敢、坚韧、顽强等精神。另外,高职体育教学涉及多个方面,不是仅局限于体育训练方面,还涉及体育文化培养,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整体素质,也就是说学生素质会随着体育文化的培养而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与接受能力,所以教师需要将学生爱好特征视作出发点,合理选择体育文化,从而引导学生真正了解体育内涵,消除不健康心理,乐观生活。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思想,强化心理健康知识学习

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在于需要明确了解与掌握高职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来源,大部分学生的压力都来自于学校、社会,未来的工作与生活等问题易导致学生产生消极情绪,进而造成心理不健康,所以,体育教师需要有效结合体育训练项目和学生日后工作岗位,并以此来设置体育课程,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日后工作发展的体育项目。可见,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有目的性的提升学生运动技能较为重要,从而减少学生心理压力,提升学生对日后工作的信心。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高职学生的思维尚未成熟,但他们的思想也与成人较为接近,因此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讲解部分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心理问题的表现,掌握调节心理问题的方式等,从而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4.创建良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高职体育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学习与接受知识,且需要严格服从教师的管理与吩咐,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无疑影响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习惯,增加了学生创新意识与良好心态的培养难度。所以,体育教师需要摒弃传统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主体,将学生看成独立的人,他们同样具备思想与感情,需要得到尊重与关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放下身份,平易近人,讲解方式灵活,激励、鼓舞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在批评学生破坏了课堂纪律时,同样需要注意方式方法,耐心指导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这样的体育课程充溢着人文关怀,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关怀他人、信任他人,从而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态,提升体育学习积极性,掌握与他人相处方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朝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结论

总而言之,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引导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即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使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提升学生信心,树立正确、乐观的生活态度,并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调整不健康心理方式等。值的注意的是,心理健康的引导是一个潜移默化地过程,需要注意策略,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思想、调节内容、创建良好师生关系等,从而更好地引导高职学生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高阳.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j].改革与开放,(20).

[2]周建雯,熊伟.论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西部素质教育,(15).

体育心理学课程论文篇十二

心理健康教育中体育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得到大家的关注。体育教师要把体育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通过课堂的教学激发学生对体育这门课程的兴趣,逐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从而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勇于承担,遇到困难坚韧不拔的良好品质的教学效果。为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培养,通过教育使学生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奋发向上,顽强拼搏,斗志旺盛的好学生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从体育和心理健康两者的关系为切入点,发现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积极影响,最后得出在体育教学的课堂上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育;教学

一、引言

体育运动是一项具有竞技性、竞争性激烈的群体性运动。竞技体育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因为体育场上风云变幻。而在日常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找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对自己有符合实际的清楚认识,同时也助于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因此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人们体育教育工作者来说责无旁贷。

二、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新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开拓精神、团队精神、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必须具备敏捷的思维、勇敢的品质和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唯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在这场竞争中,体育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体育竞技不但会增强人的体魄,同时也会磨练人的意志。[1]健康的心理与健康的身体是密不可分的,持有积极的心态的人往往身体都会健康。尤其是现在的学生,社会在进步,学生接受的事物形形色色,很多学生都存在心理问题。因此,人们要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从而保障学生能全面的得到健康发展。

三、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第一,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2]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有机体,人脑是人体的一部分。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这是基本的保障。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第二,体育运动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3]体育训练的环境通常为了培养学生的意志,训练的环境比较艰苦,对于学生素质要求比较高。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有良好心理素质和面对困难的心理准备。因此,学生通过学校的体育课程进行体育运动,帮助学生培养顽强的意志,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四、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阵地。它是学生锻炼体魄,提高自我体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健康第一”不仅是指要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往人们对健康认识是,不生病就是健康,现在健康的含义已扩展到从生理、心理、社会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作为体育课程价值的重要内容,把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作为体育学习领域目标的重要内容,所以心理健康是在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学生的心理关注得到重视,心理健康在教学过程中是重中之重。

五、立足课堂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健康第一”,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新观念。人们作为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策划者和激励者,比学摈弃陈旧的教育观念,建立以人为本,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现代教育理念。实现知识本位向人本位的转移,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教师权威向师生平等的转变,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必须确立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根本目的,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学科教育的综合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同时必须提高每堂课的质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并结合学生现实情况加强“引导”;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健康的心理环境产生于良好的教学环境之中,良好的教学环境取决于教师的人格与教风。教师良好的人格与教风对学生的个性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正视个体差异、关注个性发展,并从学生主体发展出发,鼓励他们表现自己的思想,理解和认可他们的意愿和个性。同时应充满爱心,善于接纳所有学生,经常与学生谈谈心、交换意见。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感情、有理想、有灵性、有独立人格的人。特别是“行为差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努力改变他们的不良行为,建立和谐、民主、宽松的平等教育―对学生不区别对待而一视同仁,在教育活动中尽量淡化评价、突出实际指导,特别是对差者的指导扶助,促进全体学生上进心的形成。

六、结束语

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培养,做为一名一线教师,通过自身对学生心理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自己业务水平,培育学生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奋发向上,顽强拼搏,斗志旺盛的好学生,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钱建龙.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尹邓安,谢慧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3]兰自力.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体育心理学课程论文篇十三

浅析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并探讨了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问题。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各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思想品德的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素质是小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因素,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全体小学生的各项素质,使他们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心理健康是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没有健康的心理的小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对于学习和智力发展来说,健康的心理可以促进小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相互影响。

目前,各个小学的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特别是城市独生子女的普及,孩子的心理问题随之增多。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在小学生存在心理异常表现的约占33%,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8%,心理问题集中表现为:考试焦虑、孤独、敌对、抑郁、智力缺陷、人际交往障碍、多动症、学习障碍与自我否定等。为此,在小学生中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二、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学、练的过程,师生之间可以通过手势、表情和身体的动作等直接或间接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可以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并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增强心理素质。在教学中,师生可以互换角色,互相体验各自的艰辛与欢乐,促使师生感情进一步融合,产生默契。在学生休息或课后小结时,教师可以讲一些中外体育故事和有趣的典故,通过幽默的语言和微笑的面容感染学生,让他们在笑声中领悟一些道理,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尝试带操、做示范、当体育小组长或当裁判,使每位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达到锻炼胆量、培养能力的目的。针对有些学生平时运动技术掌握不错,在考试中却发挥失常的情况,可以在教学中采用模拟考试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

如在背越式跳高课程中,先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了解和相信自己的能力,消除紧张、恐惧、担心的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体育比赛常会出现一些激动人心的关键时刻,如60米往返接力赛中,领先的一方如何将优势变成胜势,落后的一方如何扭转乾坤反败为胜,双方队员都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们可以将这种特殊的心理考验移植到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自我效能理论认为,先前成功的经历可以使个人对今后成功的期望提高。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和目标,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体育教师根据同一教学班学生的差异性,针对学生不同的层次设计相应的教学要求、内容和方法,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所学的技术动作,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教师从圆心向圆周由低向高拉4条不同高度的.橡皮筋,使学生根据自身水平自由选择练习高度,跳过某高度后可继续跳另一高度。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真正获得运动的体验,在不断的成功中获得自信。

(四)适度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教师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有意设置某些障碍,增加完成的难度,如在篮球跳投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投篮的距离,当达到一定命中率时,增大投篮点的距离。当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冷漠或不按要求练习时,应及时给予适当批评,使其认识到错误所在。对在练习中明显偷懒或有违纪行为者,不妨采取适度惩罚,以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与心理承受力。

三、结语

大量的研究表明,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相比,对于促进小学生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将体育教学的隐性功能显性化,也是当前贯彻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方向所在。学校应当正视当前小学生学生心理健康不容乐观的现实,积极有效地利用体育这一学科优势,积极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要,培养和造就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宣文.心理健康标准与学校心理辅导[j].教育研究,,(3).

[2]叶一舵.学生心理健康机理及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5)

[3]叶诚,樊天虎.论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少年体育训练,2004,(3).

[4]于红民.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体育[j].体育学刊,2004,(1).

[5]刘杰.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健康研究[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6]杨小红.如何把健康教育寓于体育教学[j].第24卷.山东体育科技,.6,(2).

体育心理学课程论文篇十四

体育教学之聋哑学生教学对策的论文

一、当前高校聋哑学生体育课的现状

(一)高校聋哑学生体育教学形式

通过对一些城市的高校聋哑学生体育教学方式调查得知,有些学校教学没有将学生作为主体,一些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整个学习过于机械化,学生很难产生体育学习兴趣。由于许多高校体育教师没有参与过手语培训,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够顺畅,许多交流需要依靠没有完全丧失听觉的同学来传达,因此聋哑学生学习体育技能充满着困难。

(二)高校聋哑学生体育教学内容

经过研究和调查可以发现,学生所学习的体育知识和体育运动比较广泛,其体育活动与普通学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由于聋哑学生具有与普通学生不同的特点,对其运动技能的输送有更精确的要求。坚持教育的公平性,能够让聋哑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并对自身的价值有所认可,但是这里需要我们关心的问题是所设置的教学内容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学内容不一定适合学生的日常应用,因为女学生不喜欢男同学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她们也就不会参与到其中,这样就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能遵循学生的心理状态来让他们激起学习兴趣。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运动需求与学校滞后的体育基础配套设施之间也有着严重的矛盾。一般来说女生对于羽毛球、游泳以及瑜伽等项目较为热情,但是男生则对篮球、足球等较为激情的运动项目更感兴趣,而游泳课则为较多男女学生共同热衷的体育项目,但是并不是每个高校都能满足聋哑学生进行游泳项目的体育教学。因此基于教育视角为聋哑学生考虑,开设他们共同感兴趣的体育教学内容是非常关键的。

(三)高校聋哑学生体育教学硬件设施情况

一般高校都具有专门的.体育活动用地,而聋哑学生的体育教学一般采用的都是与普通学生一样的场地,但是一般用作聋哑学生专门的体育场地面积都偏小,没有达到相关规定的建设标准。对于聋哑学生进行教育的体育器材种类较少,缺乏针对聋哑学生的特殊教育器材,无法对聋哑学生开展专门的器材训练,由于高校的聋哑学生并不是很多,因此对于学校特殊群体体育教材往往存在一定的不足,勉强维持教学的需求。由于聋哑学生是一类身体有一定功能残缺的群体,因此需要对其器材进行更加严格的要求。不仅要为聋哑学生提供能够积极参加的体育器材,还要能够促进其进一步康复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通过体育活动来弥补聋哑学生天生的缺陷是高校聋哑学生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功能。但是我国在这一块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对于学校硬件设施的研究不够深入,没有根据聋哑学生的实际特点,选择相应的具有康复功效的器材设施。

二、教育视角下的高校聋哑学生体育教学策略

高校聋哑学生的体育教学一般都为两年制的保健体育,根据我国高校体育教程课程教育指导纲要的规定,应该更新现有的教学策略。由于高校体育教师不熟悉手语,在教学上存在严重的机械性,学生一味的模仿而没有充分的领会体育技能,而在教学内容上与普通学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在技术要求上较为宽松,而对于聋哑学生的体育课程评价方式一般采用期末某一技能的考核为准,评价方式不够客观,难以凸显对于聋哑学生的人文关怀。

(一)准备策略

教师必须在开展体育教学前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做好充分准备。确定教学目标,包括教育、培养、课程以及教学目标等内容,要处理好教学教材,包括教学大纲、教科书的研究等内容,要合理选择教学行为,做好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教案,为聋哑学生设计更为细致的教学考虑。在教育视角下,设计合理的课程目标。通常体现出的目标主要包括:积极参与到运动中、锻炼体育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以及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能力。这是一项旨在提高学生全面综合能力的课程目标,根据这一目标可以在每一节课中根据不同的聋哑学生设定具体的体育活动要求,使得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要求,将人文关怀性充分的体现在课程目标中。

(二)体育教学实施策略

应该采用差异性教学策略,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立足自身体会到体育的魅力,促进学生身心上都能得到满足,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体现教育视角下高校聋哑学生体育教学的意义与价值。由于聋哑学生具有不同的体育运动水平,应当鼓励水平较高的学生去指导水平较低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授,让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使得教学内容更容易为学生所吸收。由于聋哑学生在心理上与普通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偏差,特别是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一般在体育课程中会较为内向与孤僻,应该针对其体育需求,提高学生健康体育意识,尊重自己和关爱他人,使高校聋哑学生能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更多的轻松和快乐,使整个教学多一份情感在内。

(三)选用现代教育手段

现代教育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师示范的限制,采用现代教育手段,加深学生对于体育技巧的理解,如篮球投篮的技巧等,使得学生更深地产生的视觉感受,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对于技术动作有更深的领悟,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促使学生能够在体育项目的学习中更好地领悟体育技能。

三、结论

根据我国高校聋哑学生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可知,目前对于聋哑学生的教育仍然不够理想,有时候对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甚至有着许多负面的作用,不利于聋哑学生的身心发展。对于高校聋哑学生的体育教学应当采用不一样的评价方式,基于教育视角提高聋哑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终生锻炼意识是最为关键的。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体质、意志以及性别等因素,更加多元化、深层次的为学生考虑,提高聋哑学生的学习热情,端正态度,健全他们的身心发展。

体育心理学课程论文篇十五

浅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找优法论文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二十世纪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说的。我喜欢这句话,并把它作为我当班主任的工作准则。

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个性强,为人处事与众不同,喜欢标新立异,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处理方式,经常与学校的纪律要求相抵触,弄得班主任焦头烂额、束手无策。当班主任的每一天里,我总是提心吊胆、生怕学生出什么意外,电视新闻、网络媒体也经常报道学生的一些心理安全事故,家长们都把责任推给学校,安全教育就困扰着学校,也给班主任增加了心理压力,使许多班主任沉浸在忧郁和焦虑中。基于这种情况,怎样打开学生心里的结、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营造师生密切沟通、和谐相处、促进学生快乐成长的氛围就成为了班主任们探究的课题。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逐渐摸索出了运用找优法给学生找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方法,这就使我们班主任工作省心了。

找优法的概念

所谓找优法就是教师指导学生从思想上、行动上、外貌上、性格上、语言表达上、兴趣爱好上、知识技能上、言谈举止上、待人接物上、文化修养上、艺术特长上、生活方式上、文明礼貌上等发现、挖掘自己的优点,并以自己的优点来激励自身发展,矫正和规范自身不良心理,促使自身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

找优法的方法: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逐步摸索出了几种方法,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引导学生思想健康发展

1、自我欣赏法:就是学生的自我陶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认真的剖析自己、了解自己、挖掘自己、给自己找优点,发现自己内在的美,并学会用这些美来激励自己、美化自己,在他人面前处处体现优越感,使自己内心坦荡、生活坦然,全方位得到自己的赏识。

2、将缺代优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每当老师谈到学生不满意的特点(即缺点时),教师们就要换个角度思考了,把这些缺点当优点来加以疏导与欣赏,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善于进行逆向思维,学会从反面及其它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学生,就不会出现所谓的“顶牛”。

3、强加优点法:就是在学生没有突出的特点和优点时,我们把优点强加给他,并大力宣传,用我们地方方言叫“赶鸭子上架”。学生“不优”也只有“学优”了。这一点吻合了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善于鼓励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

找优法的原则:找优不是无休止的找,要有原则,如有学生打架了,我不能说他打得好,找优有下列原则

1、目标性原则,当学生有问题时我们找优,就要有目的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言行,并能及时的改正。

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

陶行知先生在担任小学的校长时,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先生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陶行知先生没有批评他,却送了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疑地接过了糖果。

接着,陶行知先生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给王友,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王友迷惑不解地接过了糖。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听到这里,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校长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递给王友:“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待王友接过糖,陶行知校长说:“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完了吧。”

2、可塑性原则,不管是自己找优或是他人找优,我们用到的必须是有发展潜力的优点,才能带动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从而遏制不良习性的产生。

找优法的技巧

1、换位找。换位找就是换位思考,就是调换位置来思考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这句名言就是要告诉我们遇事要“换位”思考。所以,班主任要使自己具备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的能力。学会用“移情”的方式去寻找问题的“黄金分割”点,从而客观认识存在的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们必须学会变成小孩子才能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有时宽容绝不是姑息、放纵,而是在严格要求之下,能换位思考,对犯错误的学生理解、尊重,给予反思的充分时间,给以改过自新的机会,使他们最终改正错误。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就要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因素、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为前提,从心理上、思想上完全扮成学生角色,和学生一道去开创新局面,去感受新的心理特征和个性行为。

2、亮点找。现在的学生比较难管是许多老师和家长共同的心声,其实他们都有一些优点,学生往往习惯于被表扬,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多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巧妙的表扬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独特找。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就要找学生的独特优势,用独特优势来覆盖缺点。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凯特说的:“要让别人真正喜欢你,就要让自己培养喜欢自己的特质。”

找优法的作用

1、使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有优越感、会理解他人,让学生拥有一个宽容、博爱的胸怀。

2、帮助学生克服焦虑心理,帮助学生走出忧郁的.阴影。

3、让学生在激励中快乐成长,克服嫉妒心理,抑制学生的攀比心理,克服交往障碍,学会享受快乐,在快乐中成长。

4、培养学生乐观、豁达、耐心、富有同情心的思想情操。

找优法所需的援助

学生在自然中成长、在社会中成长、在学校中成长、在家庭中成长,教师的工作需要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支持与配合,青少年成长环境中的相关人员也应该相互沟通、观点一致。全国优秀班主任“宏志妈妈”高金英老师有过这样一个教育实践:有一个学生调皮,她把家长请到学校与家长交流,说你跟我唱一出戏,我不要这个学生了,我要开除他,你使劲求我,见机行事。学生来了,老师说了,家长不停的哀求,一把鼻涕一把泪,好说歹说,这时站在旁边的学生扑通跪下,说:“老师、妈妈,我错了,请原谅我。”老师、妈妈收场,三人分析了问题、解决了问题。从此,这位学生大改观,后来考上北京某重点大学。此例说明家校配合是教育子女、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必需的家庭援助。

找优法的发展趋势

当今学生心理个性强,批评与自我批评将不再适合青少年的教育,利用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找优法满足了青少年的虚荣心,批评教育学生的各种方法将被“找优法”取而代之。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说:“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心理学家。”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的确,作为班主任,要真正了解学生、真正有效地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就一定要懂心理学,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利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詹姆斯的话:“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欣赏。”这样才能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

体育心理学课程论文篇十六

中职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与社会和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中职学校需要培养的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还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满足企业以及社会的发展需求。中职体育教育是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其能使学生的体能得到增强。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中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心里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得到健康成长,本研究就对其作进一步的分析。

一、进行民主体育教学平台的构建

在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民主教学平台的设置,以此来进行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因为人是一种较为感性的具有丰富情感的动物,所以能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对对方的感受有真切的体会,能体会到别人对自己的好,之后自己也会对别人好,这样的道理在教育中也一样适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放下自身高高在上的架子,对待每位学生都应该报以公平、公正的态度,不嫌弃后进生,也不偏爱优等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也应该放下感情色彩,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以及不良情绪之后,如果学生不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也不及时帮助学生寻找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所以,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关系,对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差距要给予足够的尊重,使学生之间的差距得到弥补,进而促进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

二、积极开展能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体育活动

为了能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有效的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结合当代科学技术,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采用多媒体设施开展有效的教学,对体育教学的作用有一个正确且全面的体会。在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多去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向学生对当地的文化发展史进行讲解,让学生的文化常识得到丰富。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使自身的身体素质得到增强。这是一种能将课堂教学模式突破的教学方式,其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能使学生的体育教学理解能力得到增强,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比如,中职体育教师可以采取课内外交替的方式来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在课内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然后在下一次课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些名胜古迹等,然后鼓励学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积极参与户外活动。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一起开展活动,以此来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升。这是一种将学习和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将抽象的心理教学具体化,使学生能更好的学习以及健康的成长。

三、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余体育活动

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在课外开展一些和体育相关的比赛活动,使学生的参与性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多媒体视频中看到的体育活动,在上课的时候能通过这些活动开展热身运动,并且能在体育课程中进行体育项目的拓展,以此来帮助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使学生参与体验课程的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使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得到提升,并且增强自信心。在新时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突破口头上传授知识的方法,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施,采取图文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相关教学。比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一些篮球、足球以及乒乓球等团体性活动。像乒乓球运动,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采取男女混合双打或者单打的形式来开展活动,以比赛的形式选出累计分数最高的小组。通过这种活动,能使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得到增强,还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增强,并且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还能使自身的体育技能得到增强,在通过尝试参与各种运动之后,还能将自己的兴趣所在发掘出来,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四、总结

在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和发展情况,采取课内外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升,让学生能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而实现中职体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叶帆.论中职体育教育与学生的心理健康[j].文存阅刊,,(8):67.

[2]曹雯丹.论中职体育教育与学生的心理健康[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14):22.

[3]廖忠军.浅谈中职体育教育与学生的心理健康[j].拳击与格斗,2017,(24):29.

[4]韩军.论中职体育教育与学生的心理健康[j].未来英才,2017,(1):230.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