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有效教学论心得体会篇一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其次,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法有效。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我觉得老师若想把认真准备的课付诸实施,把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必须达到上好课的一些基本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1、重点突出,是指在一节课上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任务和所有内容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对细枝末节的知识可以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对重点知识、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气教学,对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懂、弄清、熟练掌握。
2、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予以纠正,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往往是崇高的、万能的,他们会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对待学生的疑问应持谦虚、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轻易作出没有把握的回答。当教师没有把握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是否有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打算查些资料弄明白之后再回答你们”“我对这个问题没有研究,是否可以请教×××老师?”“对这个问题恐怕要看看有关材料,我和你们共同学习”,教师的虚心、严谨的治学态度能感染学生,使他们潜移默化、逐渐形成科学的态度。
3、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范围,教师上课运用的方法要与教学情境相适合。譬如,对尚未定论的争议问题,与芒用讲授法,不如用小组讨论法;为了让学生认识一个他们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状,采用讲述来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观,等等。
4、组织严密,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节奏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速度自然,课堂秩序好。教师要有一定的组织才干,取得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做到组织严密。
5、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发挥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在课上要边教边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调节自己的教学。一旦发现学生反映漠然、注意力分散,要立刻找原因,发挥教学机智,通过调整内容、方法、管理三个方面去激起学生的积极状态,如果内容太深了,就该尽量的浅显的方式来揭示的本质;如果进程太慢了,就该立刻加快来完成;如果学生太疲劳了,就该改个方法,如改讲授为议论或谈话,甚至讲个与为课题有关的故事。
教学是艺术,是无止境的,教师要把课上得如同艺术创造的精品,实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意识地长期追求和探索。有效教学法给当代的教育注入了活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关注学生,力求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论心得体会篇二
当前,面临有很多学生厌学现象,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不作为重中之重的问题来思考。通过学习有效教学深有感触,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工作,引起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就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形成共识,激活学习所必须的先前经验,规划学习领域并提出适当的学习资源,引出作业正确性的反馈,促进保持和迁移,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和课堂步聚,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聚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抓:
有的学生是由于自尊心爱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与家长,同学,教师发生矛盾,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的精力专注与学习。
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有的学生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学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我们既要承认赏识激励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守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罚要以尊重学习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
有效教学论心得体会篇三
通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理论及实践》这一专题的学习,我知道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已成为课改之路上的值得总结与反思的话题,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追求的目标。
不同的效率观各有不同的结果,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率的课堂?学生会不会学,能不能创造性解决问题?思考的广度与深度怎么样?学生学会的程度是不一样的,答案的正确与否,不是一个是与不是,更重要的是好与不好。同时,我们应该明确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有量,如果教师一节课讲多了,而学生还是知之甚少,言之无序、无物,就不是好的课堂;如果一节课只是让学生学习讨论一个小问题,完不成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也不能算是好课。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能完成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讲解问题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组织讨论不在花哨而在实用,合作互动不能趟河水而要多联系教材等。
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而这种要求尤其表现在课外的预习环节,学生通过相关的学习资料,从搜集到整理,阅读与思考,可以获得与文本相关的大量信息,为学习课文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熟读课文,学习生词,理解词句意思,心得体会《《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理论及实践》心得体会》。课堂教学中减少了大量的时间,教师先要进行纠正、引导、巩固等,就可以实现教学的目标,真是事半功倍。
效率的含义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其实,一节课40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重点的原因,也是现在课堂教学逐渐调整的原因。因为,我们发现孩子不能够集中40分钟的精力,那么每个孩子效率最高的20分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呢?这20分钟是集中出现还是分散的呢?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要100%地集中40分钟的注意力,而是根据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让她在有效的20分钟里发挥她的潜力。这和老师的教学安排有关,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注意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我们应该注重设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式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动在一堂课中的时间。教师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动”是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解答、讨论。)静(教师讲,学生安静的听)互补。有人讲一堂课能使学生“静”的时候“动”起来,“动”的时候“静”下来,这堂课大体便成功了。我觉得此话颇有道理。“动”和“静”就像音乐中的高低音组合,两种音组合的好,才能产生出美妙的乐章。只有“静”,教学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是成功的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古人在论及中国画的构图技巧时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意思是说留下的空白,可以用来跑马,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过去。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
有效教学论心得体会篇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作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觉得上好一节音乐课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地学习氛围和音乐环境,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的美中,教学生演唱中外著名儿童歌曲、聆听世界名曲。教学内容不仅要完整,环环相扣,还要生动活泼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爱上音乐,喜欢上音乐课,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情。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让学生有成就感,从而使得他们在课堂上更加放松、投入。这样师生互动,积极配合起来每节课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乐理教学其实是小学音乐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内容,它也是丰富学生的音乐内涵,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方面。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一些音乐知识太过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应该用灵活的语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一些抽象的知识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例如教二分音乐、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等,可以让学生来分辨声音的长短,用一些生活中常常能够听到的声音来举例,比如:火车声、汽笛声、骑车喇叭声,还有学生所喜欢的动物的叫声,小猫、小狗声。让学生得到直观的感性的认识,然后再让学生自己体会,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节奏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学习歌曲,让学生掌握节奏最好的方式就是朗读歌词,按节拍的规律朗读。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多增加些乐理知识,但也不能死板的教授乐理知识,同样要把乐理知识渗透在游戏中教。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因此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模仿能力采取听唱、模唱教学法,引导学生把歌儿唱的动听。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单单要求学生把歌学会,或者背唱歌曲,还要求学生把握歌曲的艺术形象,能够理解歌曲的内容、情感和风格,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唱歌姿势和习惯,进行歌唱技能的基本训练,提高歌唱的表现力。如何让学生唱的动听,要让学生从听歌曲中体会速度和音量的变化,感受歌曲中对音色的要求,演出时注意节奏的正确、连音与断音、旋律的起伏等等演唱的基本要求,教师再加以引导,进行有感情有方法地演唱。在低年级学生中,主要让学生对老师的演唱进行模仿,在高年级学生中,要促使他们自主参与和探索,发挥歌唱艺术的感染力,获取美的声音、美的歌唱。养成正确的发音方法,不需要在课上作枯燥乏味的发声训练,可以在学生唱歌前,先按歌曲节奏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这样既可以有效地进行咬字吐字练习,又可以让学生在投入歌曲的同时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避免学生唱歌时咬字、吐字不清楚,字音走样的毛病。在教学工作中,我发现运用竞赛的形式,能提高歌曲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掌握歌曲。
有效教学论心得体会篇五
教学效率=教学效益÷教学时间
从宏观角度看:规范办学行为,落实素质教育
从学科角度看:提高教学效率,向课堂要效益
1、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
2、核心问题:教学的效益
1、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2、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3、可测性或量化
4、教师具备反思的意识
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一)教师的能力储备
1、善于学习
2、苦练基本功
语言
教态
板书、板图、板画
运用多媒体和教具的能力
3、处事能力
(二)有效教学策略要落实到教学的各个方面
1、准备阶段
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对教材的统揽把握。
二是教学方案的制定。
1、规范教学目标应包括四个方面: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
(3)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
(4)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2、实施阶段
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主要有:
(1)平铺直叙多,创设情景少;
(2)教师讲的多,学生活动少;
(3)预设问题多,激发思维少;
(4)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
(5)重复作业多,分层布置少。
采取以下有效教学策略
(1)趣味性导入
(2)先学后讲
(3)三讲三不讲
(4)充分利用教材
(5)注重地图和图表的学习与运用
有效教学论心得体会篇六
一直以来,人们衡量一个学校的好坏主要的依据便是“升学率”,家长们普遍对学生的期望值较高,学生和教师面临的升学压力很大。在这种环境下,学校的教学气氛普遍十分沉闷,教师默默讲,学生默默听,大打题海战,升学率也有所成效,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过重,事倍而功半。针对教学出现的问题,如何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为我们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教师的每个教学策略,不仅要考虑自己怎样教,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怎样学。
1、:一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二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把思维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三是以教师指导为基础,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诱导、疏导等作用。
2、:一是教师角色由“主宰”变为“主导”,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二是学生的地位由“他主”变为“自主”,学生有学习的参与权、选择权、评价权,从被动接受知识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等于教学活动失去控制。教师正确的发挥主导作用,是充分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条件。
3、。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为学生创造参与探究的空间
(1)培养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产生认同,他们会把探究方法应用到各门学科的学习,改进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将对他们学会自我学习、终生学习打好基础。
(2)在集体教学中增加个别教学形式。一是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一种必不可少的形式。讨论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指导式讨论,就是教师结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坐在一起,就教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教师则不时地参与讨论,或作一些提示、释疑;也有自主式讨论,就是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后,让学生自学教材,自己发现问题,并进行自由式的讨论,寻找答案。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讨论题。一道好的讨论题,既要紧扣教材的重难点,又能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精心设计讨论题,是一节讨论课成功的前提。二是组织学习“互助组”。就是让同座或邻座的二至四位同学组成学习“互助组”,让这些学生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讨论时交头接耳,商量答案,然后答问或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不仅能使学生之间增加参与学习的机会,而且可以使学生互相帮助,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生提供有效的帮助。讨论中,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调整溉要保持课堂的活跃气氛,又不能使讨论偏离主题,要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恰当的诱导。适时的点拨,使“诱”和“思”不断地转化和升华,以利教学目标的实现。
(3)进行师生易位,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师就教材中的某个内容或某个问题,让学生尝试着上讲台教授给其他同学,听课的同学可以向授课的“老师”提出问题,进行质疑,教师则适时进行点拨、指导。给学生提供一个有机会说的平台,或把讲台分一半给他们,在一定的形式上保障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凸显。这样做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兴趣的提高,有利于科学素养的形成。同时也对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严谨的思维方式,培养细致耐心的实验操作技能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讲台,传统意义上是老师“传经布道”的地方,通过这一讲台把大量的信息向学生发送,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讲台是神圣的,权威的,让人景仰;但从学生主体参与积极学习的角度看,讲台又不是老师一人独享的,讲台应该是师生这个学习共同体共有的舞台,谁都有权利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发展自己。让学生上讲台来介绍对人有启发的好题,做到精品共享;让同学当小老师执教预习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伙伴式互教互助,互相激励;创设质疑释疑氛围,不断进行思辩,感悟科学真谛;最后由老师总结,画龙点睛,提纲挈领掌握所学知识;还有布置作业环节,以每课一谜来拓展思维)等。这自然就涉及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除让学生做小老师上课之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出试卷,进行自测,等等。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有效教学论心得体会篇七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就是老师教学理念必须高效;学生所获必须高效;教学投入产出必须高效。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观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谈到儿童教育时,提出“六个解放”:(1)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2)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3)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4)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说;(5)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扩大认识的眼界;(6)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有空闲消化学习,干一点他们高兴的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的深刻见解,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构建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的能力,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敢想、敢说,为学生营造有利于他们学习、发展的课堂环境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数学素养。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时,问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首先要做到有趣。因为创设问题情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情趣,若问题不能引起学生对
数学产生兴趣,这样的问题不可取。其次是问题有数学味。若问题中数学含量很少或根本不含数学问题,这样的问题也不可取。最后还要注意问题有挑战性。要有挑战学生思维的功能使学生在数学思维得到极大的开发与发展,但是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中要注意,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更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所占时间不宜过长。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而给教师的定位与原来数学大纲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是知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是说整个教学的课堂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动脑、动手,去创新。只有这样做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好。
总之,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