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这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的《蔽月山房》,与此中哲理最接近的是____。
A.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C.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这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的《蔽月山房》,与此中哲理最接近的是____。
A.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C.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说的是物体大小和远近有关,不是看着小的就真的小,看着大的就真的大。但“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就有问题了,看到事物的大小和观察位置有关,和眼睛大小没关系。当然,那个时候科学知识有限,我们不能苛求古人,而且这首诗是王阳明12岁的时候写的,已经让人惊为天人了,显露了他超强的哲学思辨能力。和这个道题最接近的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是说位置不同看到的庐山就不同。
查看答案
单次付费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单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无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