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题库
>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这是____中的一句话
题目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这是____中的一句话,意思是法律不偏袒有权有势的人,墨线不向弯曲的地方倾斜。

A. 《商君书》

B. 《慎子》

C. 《管子》

D. 《韩非子》

 

可圈可点用户
2022-02-28 00:54
优质解答

答案

D。

解析

阿(ē):迎合,偏袒。绳:墨线,木匠用来取直的工具。现代人好多都没见过墨斗、墨线。从浸着墨汁的墨斗里把墨线拉出来,在需要加工的木料上抻直,然后向外拉起沾着墨汁的墨线,松开手,绳子就会反弹到木料上,留下一根笔直的线。挠:弯曲。《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意思是,法令不偏袒权贵,墨绳不迁就弯曲。法令该制裁的,智者不能逃避,勇者不敢抗争。惩罚罪过不回避大臣,奖赏功劳不漏掉平民。

扩展知识

《商君书》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是商鞅(约公元前 395年~公元前 338年)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商鞅在秦国施行变法,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慎子》是战国时期慎到(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5年)的著作,慎到曾在齐国传播法家思想。《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基本上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 645年)之作的集结。管仲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辅佐齐桓公称霸,是法家的先驱人物。四部著作及其作者,按照年代先后排是:《管子》最早,《慎子》、《商君书》基本在一个时代,《韩非子》最晚。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也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后人把他的文章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书。韩非持历史进化的观点,认为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不必言必称尧舜;主张建立统一的君主集权封建国家;主张以法治国,变法图强。

韩非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思想,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儒家讲究上下尊卑,“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而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则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对中国法治思想的重大贡献,对于清除贵族特权、维护法律尊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韩非最晚,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有人会说中国的统治思想不是儒家吗,讲以仁政治天下。而实际上中国古代实行的是外儒内法,表面上推崇儒家思想,但是实际操作上也依赖法家的思想。外儒内法是一种中国从汉代到清代长时间内国家政权实行的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内在指导思想。往往是儒法结合、儒法互济。儒学重仁政,讲究伦理劝导,而法家讲法治,重在政治事功,两种思想彼此杂糅,形成了帝国时代互补的统治术。

查看答案
可圈可点用户
2022-02-28 05:54
相关题库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查看答案

限时优惠:
000000
热门

单次付费有效 3.99

用于查看答案,单次有效 19.99元

微信扫码支付

包月VIP 9.99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无限次 49.99元

登录后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