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题库
>
1939年1月1日,中共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在哪里创刊
题目

1939年1月1日,中共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在()创刊。

A. 沂水王庄

B. 莒南大店

C. 沂南青驼寺

D. 蒙阴

 

可圈可点用户
2021-12-08 06:26
优质解答

答案

A

解析

《大众日报》创刊于沂水县夏蔚镇王庄村,最初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的机关报,出版至今,现已发展成为一家影响深远、家喻户晓的党报,是中国共产党现存党报中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之一。

扩展知识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展开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山东八路军和人民抗日武装力量还很薄弱,无论在人力、财力还是武器装备上都处在非常困难的时期。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创建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已经成为发展游击战争、坚持持久战的关键。为了能够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政策,动员组织和鼓舞人民群众积极抗日,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决定创办一份能够作为山东人民抗战号角的报纸。

1938年11月,边区省委派刘导生担任社长,匡亚明任总编辑,着手筹备创建《大众日报》。在创刊筹备工作中,沂水《青年报》的同志发挥了重要作用。沂水《青年报》创办于1938年3月,由爱国进步青年李戴、马民、张惠、安然、刘力子、刘承塾等创办,开始名为《民声三日刊》,后改为《青年报》。经边区省委动员,《青年报》全体人员于11月中旬,集体加入《大众日报》社。同时带去了青年报社的七支步枪,一台收音机,一架油印机、两部电话机和一推车电池、油墨、新闻纸等物质。他们的到来,为《大众日报》提供了现成的办报人员和重要的办报物资。其中的两部电话机,一部安在王庄村编辑部,另一部安在云头峪村印刷厂。

创刊伊始,条件十分简陋,编辑部设在王庄村东南角王希安家的三间西屋和两间南屋里,西屋为编辑室,马民任编辑室主任;南屋为电务室,负责人刘承塾。4名编辑,每人负责一个版面,他们既是编辑,又是记者。当时主要消息来源:一是靠抄收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每天播发的口语记录新闻;二是靠八路军山东纵队的战报。电务室只有一台收报机,一台收音机,3名实习报务员。

《大众日报》印刷厂设在云头峪村一农户家。该村刚结婚的新媳妇刘茂菊为了给报社提供方便,毅然将新房让出来,做了印刷车间和排字间。印刷厂由于一川任厂长,郭克刚任指导员,共有30多名印刷工人,除少数技术骨干是济南、泰安来的印刷工人外,其余大多数是当地刚参加工作的青年农民。印刷设备是一台手摇四开印刷机。

1938年12月30日,编辑部编好了创刊号的稿子,画好版样,由交通员冒雪送到云头峪村的印刷厂。印刷厂的干部、工人按照各自分工,紧张有序地开始工作,分班轮流作业,赶着排印。自夜里12时左右上机开印,到1939年元旦早上5时许,2000份《大众日报》创刊号全部印完。

《大众日报》创刊号,一、四版为红色,二、三版是黑色。报名为马民题写,放报头中间。右报耳刊登“坚持抗战、克服困难、准备反攻”的口号;左报耳为本报订阅办法及广告价目。一版刊登了发刊词,阐明办报宗旨。自此,《大众日报》成为引导、鼓舞山东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夺取抗战胜利的战斗号角。

由于交通闭塞、敌人封锁,报纸的发行工作是艰难而危险的。在战时邮政局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发行工作主要靠我党的交通员来完成。报社营业部设在王庄王希安院子东边一间两开门的草房里,共有6个人,由刘力子负责。每期报纸印刷前,由交通员将底稿送云头峪印刷厂排印;印出报纸后,再由交通员用担子挑回王庄分发。报社在沂水县夏蔚设立了总发行处。当时报纸发行的范围主要是鲁中南,发行数量在2000份左右,数量虽然不是很大,但报纸一传十,十传百,发挥的威力是巨大的。日伪汉奸视报纸如洪水猛兽,随时妄想破坏报纸的出版与发行,人民群众则给予报社以极大的支持和帮助。王希安的五弟自愿为报社送报,冒着危险,天不亮骑自行车自王庄出发,当天送到新泰,夜里很晚返回。日军 “扫荡”时,王希安用盛粮食的囤,底下放报纸,上面盖上糠,为报社掩藏了一囤报纸。

1939年6月上旬,日军对鲁中山区进行第一次大规模的“扫荡”,在这种严酷的形势下,报社的全体人员组成了工作队、战斗队、编辑队、印刷队、发行队,既要和敌人战斗,又要做群众工作,不能出铅印报,就出油印报,坚持了出报、送报。报社不但没有被敌人摧垮,而且在战斗中发展壮大,锻炼出了一支英勇顽强的编辑、印刷、发行队伍。

查看答案
可圈可点用户
2021-12-08 11:26
相关题库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查看答案

限时优惠:
000000
热门

单次付费有效 3.99

用于查看答案,单次有效 19.99元

微信扫码支付

包月VIP 9.99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无限次 49.99元

登录后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