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为了适应日渐频繁激烈的争霸兼并战争的需要,各诸侯国开始陆续组建起一定规模的常备军队。一般来说,当时各国常备军的成员主要来自____阶层。
A、庶民
B、贵族
春秋时期,为了适应日渐频繁激烈的争霸兼并战争的需要,各诸侯国开始陆续组建起一定规模的常备军队。一般来说,当时各国常备军的成员主要来自____阶层。
A、庶民
B、贵族
B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西周王室东迁,建立东周,春秋时期开始。由于此时的周王室已经日渐衰弱,加上一些诸侯、卿大夫势力的日益增强,几个大的诸侯相继成为中原霸主。这些大诸侯国的军队主要由公室军队和世族军队组成。
扩展知识
公室军队多建于西周诸侯受封立国时,主要成员是国人中的士和农。士以习武打仗为主要职业,作战时充任甲士。农就是庶人,除老弱残疾者外,所有成年男子都须接受军事训练,三季务农,一季讲武,每隔3年进行一次大演习。
遇有战事,要随时听从调发,充任步兵,役期依战事的长短而定。世族军队是卿大夫在自己的封邑上设置的军队,从军人员也以封邑及其周围的士和农为主。
当时的某些较大的城邑还有邑甲,有的属于国君,有的属于卿大夫。这样一来,邑甲就成为了公室军队与世族军队的补充。
各国卿大夫有其独立的军事组织,有宗族部队和私属部队。这些部队都是凭着封建从属关系组织起来的。各国军队的主要成分除国人外,还征发所属的农民服役。
各国军队的最高统帅不再是周天子,而是各诸侯国的国君,这时期诸侯国军队的主要成分是士族和农民。
春秋末期,井田制日趋瓦解,军赋再次扩征。有的实行用田赋,如晋国六卿实行的田赋制,就是按田亩数量征兵、征赋,其对象主要是广大农民。
生活在军事组织与地方行政组织相结合制度下的农民,平时生产和参加军训,战时聚集成军,在太庙命将,发放车马、甲胄、兵器,战毕解甲归田,保留着“寓兵于农”的传统。
中小以上贵族充任甲士,他们一般不参加生产劳动,平时身佩兵器,从事习武和各种军事活动,或参与政务,战时则为军队骨干,并充任各级军职。
中原各国的国君,由于宗族的内讧和对外战争,以及国人的叛离和农民的反抗斗争,权力逐渐削弱了。而某些卿大夫却在逐渐强大,国的军事组织不可避免地为卿大夫所分割以至于瓦解。
与此同时,地方郡县的军事组织在不断生长和发展,郡县的军队逐渐成为了很有作战能力的部队。
到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建立了统一的军队,国君掌握着军队的征调大权,国君之下设立独立的军事系统。这个时期普遍实行的兵役制度是郡县征兵制,农民是主要的征集对象。
战国时期,各国中心区普遍设县,边地也越来越多地分设郡,县和郡就成为征兵的地区单位。于是,郡县征兵制度推行到全国。
查看答案
单次付费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单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无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