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辍耕(chuò) 阳夏(jiǎ) 往往语(yǔ) 鱼腹(fù)
B.怫然(fú) 抢地(qiǎng) 休祲(jìn) 缟素(gǎo)
C.倾颓(tuí) 存恤(xù) 崩殂(cú) 驽钝(nǔ)
D.卑鄙(bǐ) 陛下(bì) 夙夜(sù) 斟酌(zhēn)
2.下列词语在句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会天大雨,道不通(适逢,恰巧遇到)/陈胜佐之,并杀两尉(一齐)
B.请广于君(扩充)/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C.隆中对(文体的一种)/度德量力(衡量)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时)/咨诹善道(询问)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扶苏以数谏故 B.为天下唱
C.欲信大义于天下 D.自董卓已来
4.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2分)
A.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B.楚人怜之
C.长跪而谢之 D.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5.在括号内补出原文省略的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此诚不可与( )争锋 (2)(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君与( )俱来 (4)悉以( )咨之
A.(1)之 (2)陈胜 (3)之 (4)之
B.(1)此 (2)陈胜 (3)之 (4)之
C.(1)之 (2)众人 (3)之 (4)之
D.(1)之 (2)陈胜 (3)我 (4)之
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然足下卜之鬼乎 ②吴广以为然
B.①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②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C.①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②百姓多闻其贤
D.①扶苏以数谏故 ②故五月渡泸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陈涉世家》选自《史记》,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本课中最能代表陈胜强烈反抗精神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它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C.《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本文的体裁是“表”,它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出师表》中写作者无意功名利禄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D.《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苏轼,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在本词中,他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两句抒发了希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强烈愿望。
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
8.根据课文填空。(4分)
(1) ,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2)只恐双溪舴艋舟, 。(李清照《武陵春》)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巧用数字构成对偶来描写豪迈乐观的军旅生活的句子是: , 。
9.积累写雨的诗句。请写出完整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2分)
三、(本大题共10小题,共22分)
(一)阅读《陈涉世家》的选文,回答问题。(7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0.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广故数言欲亡 数:屡次、多次
B.尉果笞广 笞:用鞭、杖或竹板打
C.为坛而盟 盟:盟誓
D.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被子
11.下面的句子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2分)
A.吴广素爱人 B.祭以尉首
C.陈守令皆不在 D.杀之以应陈涉
12.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并杀两尉”,这也是他们为起义所做的舆论准备。
B.陈胜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励士卒,坚定了士卒反抗暴秦、奋起抗争的信念。
C.“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体现了起义策略的正确性和百姓的人心所向。
D.选文中,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迅速组成,证明陈胜是一名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二)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8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
(选自《后汉书•班超传》)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
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
15.【甲】文中唐雎的“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
而将四矣”中包含丰富的深层意思,请你用自己的话来概括。(2分)
16.【甲】【乙】两文,在塑造人物的方法上,有哪些异同?(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7分)
物各有短长
甘戊①使于齐,渡大河。船人②曰:“河水间③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④,可事主不施用兵⑤;骐骥、騄駬⑥,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⑦;干将⑧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⑨,子亦不如戊矣。”
(选自刘向《说苑》)
【注】①甘戊:秦武王时丞相。②船人:船夫。③间:间隔。④谨愿敦厚:谨慎老实,诚恳厚道。⑤不施用兵:不能够用他们带兵打仗。施,使用。⑥骐骥、騄駬:都是良马名。⑦小狸:小野猫。⑧干将:古代宝剑名。⑨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小国、大国君主。
1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甘戊使于齐(于:到)
B.不然,汝不知也(然:这样)
C.物各有短长(短:短小)
D.说千乘之君(说:游说)
18.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船夫对甘戊出使齐国的能力很佩服,但对甘戊连一条河都过不去很瞧不起。
B.甘戊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其长处与短处,应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C.甘戊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万事万物的长处与短处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D.甘戊认为自己的才能是善于游说君王,而船夫擅长在河里游来游去。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诗心与世俗心
范晓波
把这两个性如针尖和麦芒的名词以PK的态势并置一处,就已经做好了被误读的准备。
如果早十几年看见有人写出这样的题目,我也多半会以为作者要用他的诗心来骄傲地欺负大众的世俗心。那时,我毫不犹豫地把诗心归类于褒义词,至于世俗心,则是鄙夷和抗拒的对象。在我看来,世俗心即便不直接等同于庸俗心,也至少是庸众趣味和市井哲学的近亲。那时,我是那么惧怕世俗心污染了情感软化了骨头。
这样说,新的误解也许将产生,以为我花费十多年时间走到了自己的反面。当然不至于,只是越来越复杂的人生阅历让我对诗心有了清醒的警惕,对世俗心有了更宽容更客观的考量。
参加完一场气氛感人的民俗活动后脑袋里跳出一句话:诗心是爱自己,世俗心是爱社会。诗心对自我的敬重是它的本有之意,我此处强调的是,过于追求诗心的人多半自恋并自私,而世俗心并非只和冷漠有关。
诗心的核心诉求是纯美与自由,这两点都是大地上的稀有的元素,因此诗心一般是朝着虚空生长的,以摆脱地心引力和红尘的干扰。它的孕育过程具有审美效果,但是极致的诗心可能是通过血迹来呈现的,一般是用自己的血——自古至今,这样的诗人和艺术家太多了,非艺术人群中因极致的诗心而自杀者数量更众。
因为逐渐洞察了诗心的诸多褊狭之处,我已不喜欢被人用诗意之类的词来定义,哪怕以此类词汇评判我的作品,我也觉得这种标准过于肤浅和俗套了。
相反,在日常生存中,世俗心所包藏的人群中的温暖渐渐从偏见中浮现出来。作为世俗心的文化载体,那些流转了千百年的风俗、伦理、道德律表达的更多是对群体形象与利益的尊重。
20多岁时只注意到风俗中市侩、庸俗的一面,而忽视了一个重要方面,一切风俗的本质意义在于:本着互帮互助的原则对同类表达关怀和祝福。
我注意到一些被精英们视作芸芸众生的小人物,因为基因和成长环境的影响,他们一生的使命就是熟悉、适应、征服社会,不仅在自我价值实现上如此,经营亲情、爱情、友情时也秉持这个原则。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他们能做到不过于自私伤害他人利益,不过于世故伤害自己的形象,他们的世俗心同样令我感动。
我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亲戚和朋友,有的人,从未成年起就帮助父母挑起家庭重担,在规划人生时,不仅放弃了诗心,且完全割舍个人志趣,以自我牺牲换得弟弟妹妹的成长与成才。过去,很少去体味他们的言行细枝末节处的人性,当我也补上必要的世俗心后,开始意识到他们的舒服与美好。
这样的人也许有些乏味,甚至,缺乏一定的自我意识和尊严感。不过,我并不会站着说话不腰疼地假想,他们的世俗心里要是添加些诗心就好了。有人类社会以来的现实生活证明,做到这点的难度,不亚于要求那些以诗心自诩的人爱自己甚于爱大众。
这世上是否有那种把诗心的超拔、浪漫同世俗心的务实、宽厚冲兑得比例恰当的人呢?当然会有,据我活到四十岁的观察,比例很小,因为这要得益于基因、家庭条件、教养、运气、个人修炼等各方面恰到好处的配合。这样的境界,类似于酒中绝品,一般酿酒师难以企及,只能远远地闻闻香气。当然,每个人都可以把这当作理想去探寻,虽然达不到,却可能无限接近。
写到这里,总算想明白了自己写这篇文字的潜在意图,那就是,借给世俗心正名的机会,警告像自己那样一贯以诗心自居并自傲的人:没有基本的世俗心做底子,你的诗心就是一株没有生命的塑料花,没有香味,如有香味,多半有毒。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20.读完全文,你认为“诗心”和“世俗心”有什么区别?(2分)
21.根据文章内容,请回答“误读”“新的误解”在文章中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22.“诗心”同“世俗心”能不能在一个人身上同时都很好的具有?为什么?(2分)
23.选择恰当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2分)
没有基本的世俗心做底子,你的诗心就是一株没有生命的塑料花,没有香味,如有香味,多半有毒。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纵观古今,多少仁人志士、文人墨客触动了我们的心灵:韩信忍受胯下之辱,自强不息,最后封侯拜将,决胜于千里之外;勾践卧薪尝胆,最终以三千越甲吞吴,千古流芳……他们的品质,他们的精神,是人类历史上的瑰宝。他们是历史长河中的风流人物……
24.(1)班上要出一期“话说风流人物”的黑板报,你将如何出好这期黑板报?请谈谈你的简要思路。(2分)
(2)在古代,你们当地有哪些风流人物呢?请列举两位,并说出其主要事迹。(2分)
(3)近年来各地为古代名人故里所在地而展开了声势浩大的争夺战,如湖北襄阳和河南南阳争夺诸葛亮的躬耕地,四川江油、甘肃天水、湖北安陆争夺李白故里……旨在扩大当地的影响力,发展当地旅游,对于这些争夺战,你是如何看待的?(2分)
(二)名著阅读。(4分)
老师布置这学期阅读《水浒》,并于学期末开展“走进名著”活动,请你完成下列各题。
25.(1)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你准备通过哪些形式展示你们班的阅读成果?(至少两种)(2分)
活动一:
活动二:
(2)从宋江、林冲、鲁智深这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简述其结局。(2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在凝视心中的偶像,遥望那似在云天的名人时,心中往往升腾着对自我未来的憧憬,渴望着、追寻着那种能抚慰我们、提升我们的力量。这是年轻人成长的精神道场,是一个纯粹的、热切的心灵世界……为此,我们寻找我们心中的名人。我们寻找着名人在历史中渐行渐远的身影,探寻我们心目中的名人,探寻名人在时空里时隐时现的思绪……
请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