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先生的文章多以能从美食中品味出人生的百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菜园》阅读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菜园》阅读原文:
玉家菜园出白菜,因为种子特别,本地任何种菜人所种的都没有那种大卷心。这原因从姓上可以明白,姓玉本是旗人,菜种是当年从北京带来的。北京白菜素来著名的。
主人玉太太,年青时节应是美人,所以到老来还可以从余剩风姿想见一二。这太太有一个儿子,年纪二十一,在家中读过书,认字知礼,还有点世家风范。
夏天薄暮,这个富于林下风度的中年妇人,拿把宫扇,在菜园外小溪边站立纳凉。侍立在身边的是穿白绸短衣裤的年青男子。两人常常沉默着半天不说话,听柳上晚蝉拖长了声音飞去,或者听溪水声音。溪水绕莱园折向东去,水清见底,常有小虾小鱼。
冬天时,玉家白莱上了市,全城人皆吃玉家白莱。在吃白莱时节,有想到这卖菜人家居情形的,赞美了白菜总同时也就赞美了这人家母子。一切人所知有限,但所知的一点点便仿佛使人极其倾心。
二十二岁的生日,作母亲的为儿子备了一桌特别酒席,大雪刚过,园中一白无际。已经摘下还未落窖的白莱,全成堆的在园中,白雪盖满,正像大坟。母子二人喝了些酒,谈论到今年大雪同莱蔬。
“今年这雪真好!”
“今年刚十二月初,这雪不知还有多少次落呢。”
“这样雪落下人不冷,到这里算是希奇事。北京这样一点点雪可就太平常了。”
“北平听说完全不同了。”
“这地方近十年也变得好厉害!”
这样说话的母亲,想起二十年来在本地方住下的经过人事变迁,她于是喝了一口酒。
“你今天满二十二岁,民国反正十五年,不单是天下变得不同,就是我们家中,也变得真可怕。我今年五十,人也老了。你爹若在世,就太好了。”
他蓄了许久的意思今天才有机会说出。他说他想去北京。
听说儿子要到北京去,作母亲的似乎稍稍吃了一惊。这惊讶是儿子料得到的,正因为不愿意使母亲惊讶,所以直到最近才说出来。
“我想读点书。”
“我们这人家还读什么书?世界天天变,我真怕。”
“我去三个月又回来,也说不定。”
“要去,三年五年也去了。我不妨碍你。你希望走走就走走,只是书,不读,也不甚么要紧。做人不一定要多少书本知识。像我们这种人,知识多,也是灾难。”
时间过了三年。
在这三年中,玉家莱园还是玉家菜园。但渐渐的,城中便知道玉家少主人在北京大学读书极其出名的事了。作儿子的常常寄报纸回来,寄书回来,作母亲的一面仍然管理菜园的事务,一面读从北京所寄来的书报杂志。
地方一切新的变故甚多,革命,北伐……于是死到野外无人收尸因而烂去了的英雄,全成了志士先烈……于是地方的党部工会成立了……于是马日事变年青人都杀死,工会解散党部换了人……于是北京改成了北平。
如期儿子回来了,更出于意外惊喜的,是同时还有个媳妇回来,作母亲的似乎人年青了十岁。
儿子回家的消息不久就传遍了本城,渐渐有绅士们的儿子到玉家菜园中,还有本地教育局在一次集会中也把这家从北平回来的男子与媳妇请去开会了。
从母亲方面看来,儿子已慢慢是个把生活插到社会中去的人了,凡是一切往日的好处完全还保留在身上,所有新获得的知识,却融入了生活里。
时间仍然是热天,在门外溪边小立,听水听蝉,或在瓜棚豆畦间谈话,五年前母子两人过的日子如今多了一人。
因为媳妇特别爱菊花,拟定看过菊花方去北平,所以作母亲的特别令工人留出一块地种菊花,督工人整理菊秧,母子们自己也动动手。吃过了饭,母子们皆在园中看菊苗,儿子穿一件短衣,把袖子卷到肘弯以上,用手代铲,两手全是泥。
母亲见一对年青人,在菊圃边料理菊花,便作着一种无害于事极其合理的祖母的幻梦。
忽然县里有人来说,有点事情,请两个年青人去谈一谈。来人连洗手的暇裕也没有留给主人,把一对年青人就“请”去了。从此一去,便不再回家了。
做母亲的当时纵稍稍吃惊,也仍然没有想到此后事情。
第二天,作母亲的已病倒在床,原来儿子同媳妇,已与三个因其他原故而得着同样灾难的青年人,陈尸到教场的一隅了。
做母亲的为这种意外不幸晕去数次,却并没有死去。三天后大街上贴了告示,才使她同本城人同时知道儿子是共产党。
秋天来时菊花开遍了一地。
(作于1929年,有删改)
《菜园》阅读题目: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旁观者的立场和视角讲述故事,作者与故事拉开距离,笔调客观冷静,读者自可体会其中真情。
B. 小说主要以菜园为环境依托,用了大量笔墨通过对菜园环境的描写来塑造人物,美丽的菜园与和善的主人相融无间。
C. 小说既讴歌了人性的美,也对罪恶势力进行了揭露和鞭挞,这与沈从文的另一篇作品《边城》在主旨上是一致的。
D. 小说运用情绪的流动自由地表现旨蕴意念,通过诗意的画面呈现唯美的意境,用抒情性因素代替了严密的结构框架。
5. 小说在刻画玉家儿子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6. 本篇小说的语言较有特色,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