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尤其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传播媒介快速发展时期,信息成为深刻影响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和解决的重要因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信息传播的强大力量同样随处可见。在这样一个信息洪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时代,媒介素养成为现代社会公民所必需的基本素质。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信息的获取、解读、评判、传播的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在重大突发事件尤其是公共卫生事件中,具有良好媒介素养的公众能够正确、及时地获取真实信息,全面、系统地解读信息,理性、科学地判断信息,积极、有效地传播信息,这将为突发事件最大程度上积极解决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和建构畅通的沟通过程。
(摘编自《在疫情防控中提升公众媒介素养》,“央广新闻”2020年3月24日)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人们对于信息的关注度超越以往。各类“标题党”和假新闻充斥网络间混淆视听,造成恐慌。在法律和技术手段之外,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特别是加强青少年的相关教育,是建立健康网络生活方式、增强社会互信的另一条有效途径。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自媒体的广泛应用,信息威胁的种类逐渐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危险(诈骗、盗取用户信息等),还有一些媒体伪造的信息会煽动民众的情绪,一些人使用虚假身份参与对话,一些极端政治化和含有偏见的内容隐含着新的威胁,成为危害社会公共秩序的毒瘤。比如此前推特上疯传5G移动网络会传播新冠病毒,就有英国人、荷兰人跑去烧了5G信号塔。如果个体缺乏对于媒体信息的辨别和判断能力,就容易受到“假新闻”的侵害,或客观上助长虚假信息的传播。
学校在培养数字公民方面的基本作用已不言而喻,但过去我们在谈教育信息化发展中,更多强调的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较少去谈对信息的批判和思辨能力。
(摘编自《“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光明日报》2020年6月4日)
材料三:
“就像道路上行驶的汽车一样,不能把交通事故的责任都归在驾驶者身上,还要依靠交规、交警等多方管理的合力。”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教授张艳秋认为,青少年媒介素养的提升,需要监管部门、社交平台、学校教育、家庭等共同努力。
专家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对“人肉搜索”及网络暴露未成年人隐私等行为的惩处力度,增设网络暴力应负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对网络行为进行行严格的年龄限制,社交平台、游戏产品中的内容,是否涉及暴力、血腥,是否含有粗俗对话等,应进行严格审核。同时,应加强自媒体监管,出台更多细化的政策法规来规范无序竞争,培育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
主流媒休应坚守“把关人”作用,重多地发挥环境守望等社会功能。针对突发事件,媒体要加强对“网络爆料”等信源的核实、求证,把握报道内容的准确、客观,注重报道的专业性、科学性、平衡性,避免碎片化、无序化的报道,为青少年媒介素养提供有力引导。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执行院长漆亚林认为,应在国家教育政策设计层面就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予以保障,以提升国民素质高度来加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调查中发现,目前各地有一些中小学和高校已经进行了媒介素养教育探索。如广州市少年宫探索出媒介素养融入式发展的模式,将媒介素养教育与学校的各学科、校园社团活动、少先队活动、家校互动相融合等。
(摘编自《面对网络风险、青少年媒介素养如何提升》,(光明日报2020年9月18日)
4. 下列对媒介素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信息的获取、解读、评判、传播的能力,良好的媒介素养可以让人们能够正确、理性、科学地判断各类信息。
B. 媒介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在当前互联网技术的传播媒介快速发展时期,人们需要全面、系统地解读信息。
C. 媒介素养是人们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良好的媒介素养可以让人们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准确处理信息。
D. 媒介素养是人们建立健康网络生活方式、增强社会互信的另一条有效途径,能让人摒弃各类“标题党”和网络空间里的假新闻。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面广、影响程度深,为公众所密切关注,此时各种新闻消息自然就会充斥网络空间,这需要民众有很强的辨识力。
B. 本次疫情期间,有西方媒体借疫情之机污名化中国、甩锅给中国,这些做法既不道德又很荒谬,也对缺乏媒介素养的个人产生了影响。
C. 英国人、荷兰人竟然跑去烧5G信号塔,这表明了一些媒体伪造的信息确实能煽动民众的情绪,同时也说明了英荷两国的国民素质太低。
D. 随着新媒体在青少年生活中的渗透力越来越强,青少年在学习、娱乐方面几乎都要与新媒体发生联系,提升他们的媒介素养追在眉睫。
6. 当前,应如何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