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是直接反映党员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党员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自觉运用到创政绩的实践活动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研讨发言材料范文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研讨发言材料 1
政绩观是党员干部对工作业绩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树立正确政绩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广大党员干部立身处世、干事创业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官者,没有不追求政绩的,这是领导职务对于执政的内在要求。但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如何追求政绩,却如同一面镜子,让领导干部的境界、情怀高下立判。近期一些地区出现“盆景典型”式的歪风,刚开展工作就总结成绩,或者频繁变换赛道,“新官不理旧账”,这些都是政绩观跑偏的结果。我们要树立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和“浦江经验”那样的正确政绩观,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接力棒中的一棒,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今天,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有关会议材料,谈以下几点感受。
树立正确政绩观,要讲政治强党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人民法院是党领导下的国家审判机关,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讲党性就必须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审判执行工作始终。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将“党建铸魂”工作抓紧抓实,引导干警强党性建新功。强化党建引领。每周例会、每次党组会“第一议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支部建在庭上、党小组建在审判团队上,引导干警筑牢政治忠诚。服务中心工作。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积极参加“万人助万企”,先后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律师座谈会、商会座谈会听取意见,建立商事调解工作室,为15家商会分别明确一名法官联络员,促进涉企纠纷高效、便捷、低成本解决。建设法治xx。两级法院每季度向党委通报行政案件情况特别是败诉原因,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从20__年的8%上升至93%;15个县区全部成立行政争议化解平台,3起以县政府为被告、诉讼标的过亿元的案件依托平台调解结案;化解重大行政诉讼案件21件,解决行政机关长期欠债积案81件,执行到位4094万元。下一步,全市法院将进一步把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贯穿到审判执行工作全过程,在思想上对标对表,在行动上紧跟紧随,在执行上坚决坚定,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与党委中心工作同频共振,提供高质量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树立正确政绩观,要察实情出实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树立正确政绩观,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大兴调查研究,做到深入实际、了解实际,唯其如此,才能真正了解群众需求,才能将发展成果不断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加强调查研究。新一届中院党组落实中央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重要部署,今年以来,先后召开条线工作会议、基层一线法官座谈会、法院领导干部研讨班12次,党组书记、院长到基层法院、重点企业调研50余次,梳理企业、群众反映突出问题40余个,把脉x法院工作实际。长远谋划工作。制定“11236”五年发展规划,深化“党建铸魂、质效共进、执行攻坚、枫桥强基、廉洁铁军”6大工程,为法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明确了路线图和任务书,树立鲜明导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关键是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标准不科学,干部政绩考不准、考不实,政绩观就不可能正确。今年以来,市中院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制定法官、助理、书记员、行政人员考核办法,每月评选办案标兵,为干警树立“以办案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正确政绩观,引导干警多办案、办好案。下一步,全市法院将就要用目标统一思想、检验忠诚,用目标展示担当、倒逼落实,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蓝图、宏伟目标变成现实。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担主责谋主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执法办案是人民法院的第一要务,要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工作目标,抓牢公正和效率这个主题,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中院每周例会通报审判进度,每月召开两级法院推进会分析讲评,发布红黑榜,聚焦拖延办案、超期移送案件等问题开展专项督察,落后单位启动应答机制。以繁简分流为关键,按案由划分案件繁简类型,推动轻重分离、繁简分流、快慢分道,全市法院受理各类案件89860件,审执结70921件,同比分别增长4.18%、16.23%。以能力提升为动力,修订完善审委会、专业法官会议工作机制,开展18期各类培训,精准对下指导46次,各项审判质效指标稳步上升,执行质效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下一步,全市法院将更好发挥审判职能,向办案再聚焦,用办案来履责,以办案论英雄,促进审判执行质效稳步提升,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法治获得感。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办实事护民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当前,涉法涉诉信访高发,是法院工作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全市法院坚决树牢“有解思维”,以“就是头拱地也要把人民的事办好”的决心和气力做好这项工作,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人民至上落到实处。注重实质化解。对于省政法委交办的案件由市中院审判委员会委员重点评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一案一策,制定有针对性的化解方案,实质性解决矛盾纠纷。开展信访重塑性改革。完善信访机构设置,全市法院明确信访管理部门、专职信访负责人和信访专员,完善初信初访案件和重复访案件化解机制,制作《初访案件化解流程图》和《重复访案件化解流程图》,明确办理步骤、办理责任人、办理内容、办理时限等,形成闭环管理。完善院领导接访机制。采取对口接访和预约接访制度,提升接访质量和效果,中院院领导按照分管领域接待来访人员,对于未能当场解决的信访案件,采取预约接访制度,把接访与处访紧密结合起来,及时向信访人反馈办理情况,今年以来,全市法院院领导接访x次,同比提升x%,努力提升接处访效果。下一步,全市法院将持续传承弘扬“浦江经验”,推动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把落脚点放在“事要解决”上,重视初信初访,做好院领导接访录入工作,用心用情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走那种急就章、竭泽而渔、唯GDP的道路。这就是为什么要树牢新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也就在这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一席话令人警醒。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全市法院将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为在现代化新征程中重振x辉煌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研讨发言材料 2
根据学习安排,就“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勇担新时代新使命”,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围绕“五个方面”,准确把握正确政绩观的精神实质
1.围绕“树立什么样政绩观”,准确把握内涵实质。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的集中体现,反映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格局境界。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政绩观端正不端正、正确不正确,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事业的成败。对于正确的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记从深浅、远近两个角度做过阐释,即“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广大党员干部都应以此为标准追求自己的政绩。
2.围绕“依靠谁实现政绩”,准确把握力量源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是依靠人民力量的支持,我们党才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苦难走向辉煌。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绝不是靠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就能实现的,必须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3.围绕“为谁建立政绩”,准确把握目的动机。习近平同志指出,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根本原因,也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本质要求。党员干部的政绩本质上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工作业绩,是帮助、引导和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其根本利益的实践过程。这也决定了我们做工作必须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4.围绕“怎样实现政绩”,准备把握方式方法。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这是被大量事实和历史经验证明了的道理。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要发展起来,取得辉煌的成就,最终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不灭的文化痕迹,就必须从实干中开拓出一条路来。干工作也是如此,只有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人民的利益,才算做到位、做到家。
5.围绕“追求什么政绩”,准确把握评判标准。群众、实践和历史是衡量政绩的根本尺度和准绳。因为,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政绩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政绩只能由群众来评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政绩只能通过实践来甄别;历史是最好的裁判,只有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群众检验、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是相互统一的整体,三者的主体是群众,统一于群众公认。也就是说,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二、厘清“五个关系”,切实避免政绩观错位的行为偏差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必须警惕政绩观错位,避免“五重五轻”(重业务指标轻党建工作、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发展、重个人得失轻行业大局、重上级评价轻群众认可、重门路关系轻踏实苦干)的行为偏差,切实厘清“五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显”与“潜”的关系。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来看,领导干部的政绩不应只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更要立足深层的内容上,可以说,没有深功夫,就没有真政绩。往往重大的改革创新以及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如机构优化职能调整、“三个生态”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接力奋斗、持续改进才能见成效,这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潜功”精神与境界。
二是处理好“长”与“短”的关系。立足于大势大局、民生福祉,方能料远若近,负重前行,以发展的眼光善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兼顾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甘愿“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相反,禁锢于个人短期利益,工作中则不免经常患得患失,挑选“开花早、结果快”的任务,乐做“吹糠见米、立竿见影”的工作,甚至不惜“竭泽而渔”“寅吃卯粮”。
三是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能不能把握好公私界限,是检验一名党员干部党性纯不纯、做人正不正的试金石。“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是《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对党员干部的根本要求。权力不是“任性”的资本,而是领导干部“奉献”的基石,正确的政绩观需要我们摆正权力的位置,做到心不能乱想,嘴不能乱吃,手不能乱伸,笔不能乱签。
四是处理好“稳”和“进”的关系。“稳和进”体现在政绩观上,就是要脚踏实地、谋定后动、循序渐进,不能头脑发热、无视条件、急躁冒进,也不能坐吃山空、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受疫情的影响,恢复经济增长是全国、全行业共同面对的迫切任务,但我们所追求的经济增长是高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具体到黄冈,应该是符合良好市场生态基础上的经济增长。
五是处理好“立”和“破”的关系。在行业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落实的关键之年,面临“改革创新提质年”的任务要求,破除旧思维,树立新理念比任何时候都重要。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我们必须切实纠正固守旧模式和老套路的倾向,敢于打破传统的思维惯性、路径依赖、政策障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先行先试、大胆创新中闯出新路。
三、找准“五个定位”,全力推动正确政绩观落地落细
一是强化大局意识,找准“思想定位”。当前受疫情影响,不仅对湖北经济、中国经济影响巨大,对我们经济增长、专卖管理等各方面也提出新的挑战,作为专卖专营的央企,更需要我们心中有大局、前进有方向。我将始终把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贯穿始终的根本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建责任制落实及行业政治生态突出问题全面整改为抓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谋划工作、抓好落实。
二是保持为民情怀,找准“角色定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需要全面贯彻到工作的各个方面,要以人民满意幸福为工作出发点,千方百计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现实、最实际的问题上,并认真抓好落实,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服务人民意识。我将抓实抓好领导干部一线带班作业,多听基层呼声,汲取一线智慧,通过真正深入基层一线指导,深入工作现场协调,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切实解决好基层工作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
三是立足长远长效,找准“目标定位”。领导干部的职务有任期,但事业的发展是永无止境、循序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要像跑“接力赛”一样,一棒接一棒跑下去,跑出属于自己的好成绩。市局党组提出的“三个生态”正是从长远长效出发的,我将紧紧围绕这一总目标,持续优化完善“一好一高”专卖目标管理体系、专卖执法风险防控体系、规范经营防控体系建设,确保分管领域各项工作成效经得起群众、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四是修炼人生格局,找准“价值定位”。我将在谋大局中折射品格,讲大局、讲团结、讲奉献;在谋中心中彰显担当,以党组班子成员间、各部门间的高效协作不断提升总体运行质量;在谋长远中凸显作为,拓展自己的思路和视野,提升分管工作的成效,把全部心血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五是加强自我提升,找准“能力定位”。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高素质的队伍作为保障。我个人将加强自我学习提升的主动性、积极性,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自己分管的工作放到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同时,对于分管领域干部职工,将以建设“四讲四有”(讲政治有品格、讲责任有担当、讲学习有能力、讲纪律有底线)的高素质队伍为目标,切实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以扎实作风过硬本领推动各项工作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
以上交流只是学习的一些粗浅体会,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