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资讯
>
高考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文言文专题训练答案
高考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文言文专题训练答案
时间:2022-05-19 16:06     小编:李LSY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称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摧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抵琅邪。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始皇有二十余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蒙恬为将。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李斯以为上在外崩,无真太子,故秘之。置始皇居辒辌车中,百官奏事上食如故,宦者辄从辒辌车中可诸奏事。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B.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C.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D.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宫殿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尊称。

B.会稽:中国古代郡名,位于长江下游江南一带,因会稽山而得名,秦朝始置。

C.崩:古代指帝王或王后去世。诸侯和大夫去世称“薨”。

D.太子:我国封建时代,帝王的儿子中已经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人的称谓,有时也用“东宫”来指称太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斯借秦始皇让他处理淳于越谏言的机会,促使秦始皇没收并焚烧《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言论文章。

B.李斯为秦初统治秩序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修明法制、制定律令、统一文字、平定四夷等,他都出了力。

C.李斯的大儿子李由请假回咸阳,在家中摆酒宴,百官都前去向李由敬酒献物,祝他长寿,李斯慨然长叹,不知道归宿在何方。

D.秦始皇死后,李斯认为皇帝在外面去世,又没有正式确立太子,所以要保密,于是跟宦官赵高等人一起隐瞒秦始皇病逝的消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

(2)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

11.答案:

1.D;

2.C;

3.C;

4.(1)丞相认为他的说法是错误的,排斥他的言辞,就上书给始皇。

(2)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里巷的百姓,皇帝不知道我才能低下,竟然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

解析:

1.“病甚”的主语是“始皇帝”,不是“沙丘”,故“病甚”前应断开,由此排除A、C两项。“公子”指古代诸侯之子,“公子扶苏”指始皇帝长子扶苏,中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B项。故选D。

2.“诸侯和大夫去世称'薨’”错,诸侯去世称“薨”,大夫去世称“卒”。

3.是李斯在家中摆酒宴,百官向李斯敬酒献物,祝他长寿,不是李由。

4. (1)谬:意动用法,认为……是错误的。绌:通“黜”,贬退、排斥。辞:言辞。(2)黔首:平民。驽下:才能低下。擢:提拔。

【参考译文】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

始皇三十四年,在咸阳宫摆酒宴,博士仆射周青臣等人歌颂秦始皇的威力和功德。齐人淳于越进谏说:“现在陛下您统一了天下,然而您的子弟还是平民,如果突然有田常、六卿那样的祸患,在朝中没有辅佐之臣,怎么相救呢?事情不效法远古而能长久的,我没有听说过。现在周青臣等人又当面阿谀奉承来加重您的错误,不是忠臣啊。”始皇把他的意见交给丞相李斯处理。丞相认为他的说法是错误的,排斥他的言辞,就上书给始皇。说:“我请求下令,凡藏有《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言论文章的,一律清除”秦始皇许可了他的建议,没收了《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言论文章来使百姓愚昧无知,使天下人不能再用古代的事来否定今天的现实。修明法制,制定律令,都是从始皇开始的。统一文字。在全国各地修建离宫别馆。第二年,始皇又视察各地,在外平定四夷。李斯都出了力。

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儿子们都娶了秦国的公主,女儿们都嫁给秦国的公子。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中摆酒宴,百官都前去给李斯敬酒献物,祝他长寿,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李斯慨然长叹道:“唉!我听荀卿说过'事情忌讳太过分了’。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里巷的百姓,皇帝不知道我才能低下,竟然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现如今做臣子的没有人比我职位更高,可以说富贵到极点了。然而事物繁盛到极点以后则将衰萎,我不知道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秦始皇巡视出游会稽山,沿海北上到达琅邪山。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兼理掌管印信、发布命令等事,都随同前往。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长子扶苏因多次直言劝谏皇上,始皇派他到上郡监督军队,蒙恬为将军。小儿子胡亥受宠爱,请求随行,始皇答应了。其余的儿子都没跟随。

这一年七月,始皇到达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下诏书给公子扶苏说:“把军队交给蒙恬,到咸阳参加丧礼,然后(将我)下葬。”诏书已经封好,还没交给使者,始皇就去世了。诏书和印章都在赵高那里,只有小儿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以及五六个受宠幸的宦官知道始皇去世,其余的群臣都没人知道。李斯认为皇帝在外面去世,又没有正式确立太子,所以要保守秘密。把始皇的尸体安放在辒辌车里,百官奏事和进献食物还和过去一样,宦官就从辒辌车中(假托始皇的命令)批复各项上奏的事。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江谧字令和,济阳考域人也。祖秉之,临海太守,宋世清吏。父徽,尚书都官郎,吴令,为刘劬所杀。谧系尚方,孝武平京邑,乃得出。解褐奉朝请,辅国行参军,于湖令,强济称职。宋明帝为南豫州,谧倾身奉之,为帝所亲待。即位,以为骠骑参军。谧转尚书度支郎,俄迁右丞,兼比部郎。泰始四年,江夏王义恭第十五女卒,年十九,未笄。礼官议从成人服,诸王服大功。左丞孙夐重奏:《礼记》女子十五而笄,郑云应年许嫁者也。其未许嫁者,则二十而笄。射慈云十九犹为殇。礼官违越经典,于礼无据。”博士太常以下结免赎论;谧坐杖督五十,夺劳百日,谧又奏:“夐先不研辨,混同谬议。准以事例,亦宜及咎。”诏“可”。出为建平王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政治苛刻。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僧遵裂三衣食之,既尽而死。为有司所奏,征还。明帝崩,遇赦得免。为正员郎,右军将军。太祖领南兖州,谧为镇军长史、广陵太守,入为游击将军。性流俗,善趋势利。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建元三年,为左民尚书。诸皇子出阁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寻敕曰:“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谧才长刀笔,所在事办。太祖崩,谧称疾不入,众颇疑其怨不豫顾命也。世祖即位,谧又不迁官,以此怨望。时世祖不豫,谧诣豫章王嶷请间曰:“至尊非起疾,东宫又非才,公今欲作何计?”世祖知之,出谧为征虏将军、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未发,上使御史中丞沈冲奏谧前后罪,诏赐死,时年五十二。

(《南齐书·列传十二》)

1.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至尊非起疾,东宫又非才 (一病不起)

B.谧才长刀笔,所在事办 (指武艺和文才)

C.礼官违越经典,于礼无据 (文献和典籍)

D.众颇疑其怨不豫顾命也 (不高兴,心怀不满)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即脱去官服,解除职务。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这里代指官服。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C.大功这里指服丧九个月穿的丧服。古代丧服分为五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为不同的亲属服丧要穿相应的丧服。

D.东宫在古代一般指太子居地,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亦借指太子。《诗经》有“东宫之妹,邢侯之姨”的诗句,说明至少在东周时,东宫就借指太子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谧作辅国行参军和于湖令时,尽职尽责。宋明帝当初担任南豫州刺史时,江谧倾力侍奉,被明帝当作亲信看待,后明帝即位,让江谧担任骠骑参军。

B.当时左丞孙夐上奏指出礼官提议的错误后,江谧因罪过受到惩罚,便又上奏指出孙夐附和错误议论,当追究其责任,使得孙夐也受到惩罚。

C.江谧秉性鄙俗,善于逢迎。他曾巴结建平王景素,后又归附太祖,诸皇子离开朝廷到自己的封地做藩王时用文武主帅的事,都委派江谧料理。

D.江谧长于文案,办事能力强。太祖驾崩,江谧谎称有病不上朝,大家很怀疑他抱怨未能受太祖临终托付。世祖即位,得知此事,对他心怀不满,下令赐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

②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

12.答案:

1.B;

2.A;

3.D;

4.①僧遵道人与江谧交情深厚,跟随江谧一起到郡上任所,因小事犯了过错,就被关进郡狱让他挨饿.

②江谧是个出身寒微的读书人,确实不能和贵族这类人竞争高低等第.然而他很有才干,可以托付重任,可提升他执掌吏部.

解析:

2.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3.“世祖即位,得知此事,对他心怀不满,下令赐死”错,世祖赐死江谧,是因为江谧的挑拨离间,参考原文最后一段.

4.参考译文

江谧字令和,是济阳考城人.祖父江秉之,曾任临海太守,是宋代有名的清正官吏.父亲江徽,任尚书都官郎,吴县县令,被刘劬所杀.江谧当时被关押在尚方署,孝武帝平定京城后,才被放出来.初仕任奉朝请,辅国行参军,于湖县令,为官精干称职.宋明帝任南豫州刺史时,江谧倾身侍奉,明帝对他很是亲信.明帝做皇帝后,任江谧为骠骑参军.其弟江蒙相貌丑陋,明帝经常把他叫来戏侮取乐.

江谧转任尚书度支郎,不久迁任右丞,兼比部郎.泰始四年(468),江夏王刘义恭的第十五个女儿死掉了,其时十九岁,尚未行笄礼.礼官讨论应按成人行葬礼,诸王着“大功”丧服.左丞孙特别上奏说:“《礼记》上说女子十五而笄,郑玄解释为此是针对已许嫁的女子而言的.至于未许嫁的女子,则二十岁行笄礼.射慈说十九岁死仍然属于殇.因此礼官的决定不合经典,没有根据.”朝廷决定对博士太常以下礼官都检讨认错.江谧因此受到杖责五十,并停职百日.江谧又上奏说:“孙夐事先没作研究辨析,混同谬议.按照惯例,也应受责罚.”于是孙夐又检查认罪.皇上下诏“可以”.

后来江谧出任建平王刘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为政苛刻.僧遵道人与江谧关系密切,随江谧到郡里,只因犯些小事,便被他下到郡狱里,僧遵撕衣为食,三件衣都吃完了,便被活活饿死.此事被有关部门揭发,江谧被调回京城听候处理.明帝驾崩后,江谧遇赦幸免.后任正员郎,右军将军.

太祖萧道成统领南兖州时,任江谧为镇军长史、广陵太守,入都任游击将军.江谧品性流俗,善于趋利附势.元徽末年,朝野都有心拥戴建平王刘景素,江谧便使劲巴结景素,后来景素失败,江谧差点丢了命.苍梧王被废以后,人心还没安定,江谧便竭诚归服太祖,被任命为以本官领尚书左丞.升明元年(477),迁任黄门侍郎,左丞仍旧.沈攸之事件暴发,朝议加太祖黄钺,就是江谧的建议.沈攸之被平定后,江谧迁任吏部郎,渐被信任.又迁任太尉谘议,领录事参军.齐王国设置建制时,江谧任右卫将军.建元元年(479),迁任侍中,出任临川王平西长史、冠军将军、长沙内史、行湘州留事,先遣到镇所,其后骠骑豫章王萧嶷领湘州,任江谧为长史,将军、内史、知州留事仍旧.被封为永新县伯爵,食邑四百户.建元三年,任左民尚书.诸位皇子出阁用文武主帅,都让江谧来安排.不久皇上下敕说:“江谧本为寒门,按说不应和贵族平等使用.但他甚有才干,卖力称职,可以让他主持吏部工作.”

江谧长于刑法诉讼,他分管的部门很有成绩.太祖驾崩时,江谧推说有病不入内殿,众人都推测他是因没被参予顾命而心怀不满.世祖萧赜做皇帝后,江谧没有被升官,因此更加怨恨.后来世祖生病,江谧去见豫章王萧嶷,鼓动说:“皇上这病是没指望了,太子又没什么才能,你现在有什么打算呢?”世祖知道后,让江谧出京去任征虏将军、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还没出发,皇上又命御史中丞沈冲揭发江谧前后罪行,下诏赐死,当时江谧五十二岁.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袁盎常引大体忼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②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③,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之祸④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

【注】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刀锯余人:受过刀锯切割的人,即宦官。③上林:秦汉时皇家苑囿。④'人彘’之祸:西汉吕太后将刘邦生前最宠爱的戚夫人砍断手脚,剜去双眼,残害成没有人形的“彘”。

1.下列对文中画框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意思,字'丝',则是少的意思。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

C.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

B.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指出周勃的过错,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对他有怨气,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C.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对他很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只是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D.一次,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袁盎拉慎夫人入座,使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2)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13.答案:

1.D;

2.C;

3.D;

4.(1)过了不久,绛侯(周勃)怨恨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诽谤我(或说我坏话)!”袁盎也不向他谢罪(或也不理睬他)。

(2)我听说与天子共乘高大车舆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宦官同坐一辆车呢!”;

解析:

1.解答断句题时,要注意关键词语及句子结构。由文意知,文章涉及汉朝刘氏天下,故“王刘氏”的划分不对,据此排除A,C;文中“主兵柄”语意完整,是动宾短语,故排除B项。

2.“常同席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不同,因为有“席”,这表示其坐姿是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

3.“袁盎拉慎夫人人坐”错,原文是“袁盎引却慎夫人坐”,即袁盎过来将慎夫人的座位向后拉了一些。从下文也可以看出,袁盎强调主妾之间尊卑有序,慎夫人是妾,是不能和皇后平起平坐的。

4.参考译文:

袁盎是楚地人,字丝。他的父亲从前曾经与强盗为伍,后来搬迁定居在安陵。吕后时期,袁盎曾经当过吕后侄吕禄的家臣。等到汉文帝登上了皇帝位,袁盎的哥哥袁哙保举他做了中郎的官。绛侯周勃担任丞相,朝觐之后,便急急忙忙地走出朝廷,很是踌躇满志。皇上对他非常恭敬,常常目送他。袁盎进谏说:“陛下以为丞相绛侯是什么样的人?”皇上说:“他是国家的重臣。”袁盎说:“绛侯是通常所说的功臣,并不是国家的重臣。国家的重臣能与皇上生死与共。当年吕后的时候,诸吕掌权,擅自争相为王,以致使刘家的天下就像丝带一样的细微,几乎快要断绝。在这个时候,绛侯周勃当太尉,掌握兵权,不能匡正挽救。吕后逝世,大臣们一起共同反对诸吕,太尉掌握兵权,又恰好遇到那个成功的机会,所以他是通常所说的功臣,而不是国家的重臣。丞相如果对皇上表现出骄傲的神色,而陛下却谦虚退让,臣下与主上都违背了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不应该采取这种态度。”以后在上朝的时候,皇上逐渐威严起来,丞相也逐渐敬畏起来。过了不久,丞相怨恨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毁谤我!”袁盎也不向他谢罪。

等到绛侯被免除了丞相的职位,回到自己的封国,封国中有人上书告发他谋反,于是绛侯被召进京,囚禁在监狱中。皇族中的一些公侯都不敢替他说话,只有袁盎证明绛侯无罪。绛侯得以被释放,袁盎出了不少力。绛侯于是与袁盎倾心结交。袁盎常常称引些有关大局的道理,说得慷慨激昂。宦官赵同因为不只一次地受到皇上的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为此感到忧虑。袁盎的侄儿袁种担任侍从骑士,手持符节护卫在皇帝左右。袁种劝说袁盎说:“你和他相斗,在朝廷上侮辱他,使他所毁谤的话不起作用。”汉文帝出巡,赵同陪同乘车,袁盎伏在车前,说道:“我听说陪同天子共乘高大车舆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宦官同坐一辆车呢!”于是皇上笑着让赵同下去,赵同流着眼泪下了车。

皇上驾临上林苑,窦皇后、慎夫人跟从。她们在宫中的时候,慎夫人常常是同席而坐。这次,等到就坐的时候,郎署长布置坐席,袁盎把慎夫人的坐席向后拉退了一些。慎夫人生气,不肯就坐。皇上也发怒,站起身来,回到内室。袁盎就上前劝说道:“我听说尊贵和卑下有区别,那样上下才能和睦。如今陛下既然已经确定了皇后,慎夫人只不过是个妾,妾和主上怎么可以同席而坐呢!这样恰恰失去了尊卑的分别了。再说陛下宠爱她,就厚厚地赏赐她。陛下以为是为了慎夫人,其实恰好成了祸害她的根由。陛下难道没有看见过'人彘’吗?”皇上这才高兴,召来慎夫人,把袁盎的话告诉了她。慎夫人赐给袁盎黄金五十斤。

但是袁盎也因为多次直言劝谏,不能长久地留在朝廷,被调任陇西都尉。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羊侃字祖忻,泰山梁甫人。侃少而瑰伟,身长七尺八寸,雅爱文史,博涉书记,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弱冠随父在梁州立功。侃以大通三年至京师,诏授徐州刺史。中大通四年,随太尉元法僧北讨。高祖召侃问方略,侃具陈进取之计。高祖曰:“朝廷今者要须卿行。”乃诏以为大军司马。军罢,入为侍中。六年,出为云麾将军、晋安太守。闽、越俗好反乱,前后太守莫能止息,侃至讨击,斩其渠帅陈称、吴满等,于是郡内肃清,莫敢犯者。大同三年,车驾幸乐游苑,侃预宴。时少府奏新造两刃矟成,长二丈四尺,围一尺三寸,高祖因赐侃马,令试之。侃执矟上马,左右击刺,特尽其妙,高祖善之。八年,迁都官尚书。时尚书令何敬容用事,与之并省,未尝游造。有宦者张僧胤候侃,侃曰:“我床非阉人所坐。”竟不前之,时论美其贞正。侯景反,令侃率千余骑顿望国门。景至新林,追侃入副宣城王都督城内诸军事。时景既卒至,百姓竞入,公私混乱,无复次第。侃乃区分防拟,皆以宗室间之。军人争入武库,自取器甲,所司不能禁,侃命斩数人,方得止。及贼逼城,众皆恟惧,侃伪称得射书,云“邵陵王、西昌侯已至近路”。众乃少安。贼攻东掖门,纵火甚盛,侃亲自距抗,以水沃火,火灭,引弓射杀数人,贼乃退。贼既频攻不捷,乃筑长围。朱异、张绾议欲出击之,高祖以问侃,侃曰:“不可。贼多日攻城,既不能下,故立长围,欲引城中降者耳。今击之出人若少不足破贼若多则一旦失利自相腾践门隘桥小必大致挫衄此乃示弱非骋王威也。”不从,遂使千余人出战,未及交锋,望风退走,果以争桥赴水,死者太半。十二月,遗疾卒,时年五十四,赠侍中、护军将军。

(选自《梁书·羊侃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击之出人/若少/不足破贼/若多/则一旦失利/自相腾践/门隘桥小/必大致挫衄/此乃示弱/非骋王威也

B.今击之/出人若少/不足破贼/若多/则一旦失利/自相腾践/门隘桥小/必大致挫衄/此乃示弱/非骋王威也

C.今击之出人/若少/不足破贼/若多/则一旦失利/自相腾践门隘/桥小必大致挫衄/此乃示弱/非骋王威也

D.今击之/出人若少/不足破贼/若多/则一旦失利/自相腾践门隘/桥小必大致挫衄/此乃示弱/非骋王威也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故弱冠泛指不足二十岁的男子。

B.古代的纪年法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大通三年”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赠,文中指加封死者官职,一般是在死者生前官职基础上加赠一级表示嘉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羊侃博览群书,武艺高强。他爱好文史,阅读广泛,钟爱《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而且武艺精湛,曾受命试用兵器,武艺得到肯定。

B.羊侃品行正派,为人称赞。他与掌权的何敬容同在尚书省,但从未拜访过,并且拒绝接待前来拜访的宦官,他的品行受到当时人们的赞赏。

C.羊侃平定叛乱,功勋不凡。他参与过多次征战,曾随太尉元法僧北讨,还平定了闽、越反乱以及侯景叛乱,为维护梁朝统治立下很多功劳。

D.羊侃善于用兵,足智多谋。高祖曾多次向羊侃请教对敌之策;侯景叛乱时,人心惶惶,他用强硬手段整顿军队,又谎称有援军稳定人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景既卒至,百姓竞入,公私混乱,无复次第。

(2)贼多日攻城,既不能下,故立长围,欲引城中降者耳。

14.答案:

1.B;

2.A;

3.C;

4.(1)当时侯景已经突然到来,百姓争相入城,公私人员混乱,没有秩序。

(2)敌军多日攻城,既然不能攻下,所以修筑长围,是想引出城中投降的人而已。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今击之”结构完整,“出人”应该做“若少”的主语,“今击之”“出人”之间应断开。“门隘桥小”是并列结构,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其他三项,选B。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后用以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羊侃死时,侯景叛乱并未结束,因此说他平定了侯景叛乱表述有误。

4.(1)“卒”,通“猝”,突然;“竞”,争相、竞相;“次第”,秩序。

(2)“下”,攻下;“立”,建立、修筑;“耳”,而已。

【参考译文】

羊侃字祖忻,是泰山梁甫人。羊侃少年时样貌奇伟,身高七尺八寸,非常爱好文史,广泛阅读书籍,尤其爱好《左氏春秋》和《孙吴兵法》。二十岁时随父在梁州立战功。羊侃大通三年来到京城,被任命为徐州刺史。中大通四年,随从太尉元法僧北伐。高祖召见羊侃问他作成计划谋略,羊侃详细陈述了进攻的计划。高祖听了后说:“现在朝廷需要你前行。”就下诏任命他为大军司马。北伐结束后,任命为侍中。六年,出任云麾将军、晋安太守。闽、越地区有喜好反乱的风俗,前后任职的太守都不能阻止平息,羊侃来到后讨伐出击,斩了他们的首领陈称、吴满等,于是郡内安定清静,没有敢再犯乱的人。大同三年,高祖幸临乐游苑,羊侃参与宴会。当时少府上奏新造成两刃矟,长二丈四尺,围一尺三寸,高祖便给羊侃赐马,让他试刃矟。羊侃执矟上马,左右击刺,表演得非常妙,高祖称赞他。八年,升为都官尚书。当时尚书令何敬容掌权,羊侃与他同在尚书省,但没有去拜访他。有个叫张僧胤的宦官去拜访羊侃,羊侃说:“我的床不是阉人坐的。”竟然不前去接见,当时人赞美他正派有气节。侯景反叛,朝廷命令羊侃率领千余人马驻守望国门。侯景的军队到了新林,朝廷马上调羊侃入京师,辅佐宣城王都督城内诸军事。当时侯景已经突然到来,百姓争相入城,公私人员混乱,没有秩序。羊侃于是加以区分防备,皆任宗室的人监视。军人们争相进入武库,自取兵器铠甲,有关官员不能阻挡,羊侃下令斩杀数人,才得以阻止这种行为。等到侯景贼军逼近京城,众人都恐惧不安,羊侃假称得到了城外射入的书信,信上说“邵陵王、西昌侯的援兵已到附近”,大家才稍稍安定。贼军进攻东掖门,纵火焚烧,火势很盛,羊侃亲自领兵抵抗,用水灭火,火灭,引弓射杀数人,贼军才退走。贼军多次进攻不能胜利,就修筑长围(把京城包围起来)。朱异、张绾商议想开城出击,高祖问羊侃,羊侃答道:“不可以。敌军多日攻城,既然不能攻下,所以修筑长围,是想引出城中投降的人而已。现在出击,如果出去的人少,不足以打败贼兵;如果人多,则一旦失利,自相践踏,城门窄桥又小,必然导致大的失败,这是向敌人示弱,不是宣扬王威呀。”这意见没有被采纳,于是高祖派出千余士兵出战,还没有交锋,就望风逃回,果然因为争相上桥而落水,死了一大半。十二月,羊侃得病去世,终年五十四岁,追赠侍中、护军将军。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本名议,世江东大族。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权曰:“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督朱然、潘璋等五万人拒之。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谪,且观之。”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逊上疏欲击备,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破其四十余营。初,孙桓别讨备前锋于夷道,为备所围,求救于逊。逊曰:“未可。”诸将曰:“孙安东公族,见围已困,奈何不救?”逊曰:“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及方略大施,备果奔溃。赤乌七年,代顾雍为丞相。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逊上疏陈:“太子正统,宜有盘石之固,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谨叩头流血以闻。”书三四上,及求诣都,以匡得失。太子太傅吾粲坐数与逊交书,下狱死。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

(选自《三国志·陆逊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B.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C.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D.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仕幕府,指在文武官署中担任一定的官职。

B.出,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与“人”相对。“出”一般指贬官,有时也指平调。古人一般以任京官为荣。

C.诣都,到京城、到朝廷。和它同义的词还有诣阙。古代外地官员不能随便回京,进京必须要得到皇帝许可。

D.藩臣,无论是宗室成员还是外姓子弟,只要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或郡王都可称为藩王,“藩臣”则是指藩王的臣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逊治家为官,颇有才干。陆逊少年时便替陆康管理家族事务;二十一岁就到孙权的幕府中做官,历任东西曹令史等职。

B.陆逊一心为国,不计私仇。会稽太守淳于式上奏说陆逊扰民,陆逊却在孙权面前称赞淳于式是好官,认为他也是为民着想。

C.陆逊用兵奇巧,调度有方。在与刘备的作战中,在对方军队疲惫、士气沮丧时才寻找机会出战,火烧刘备四十余营,大获全胜。

D.陆逊正谏不讳,忧愤而死。他认为太子与鲁王应有所区别,多次上书陈事;最后受太子太傅牵连而招致孙权斥责,愤恨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

(2)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

5.孙桓被围时,陆逊为什么没有去救援?请简要概括。

15.答案:

1.B;

2.D;

3.D;

4.(1)海昌县连年大旱,陆逊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勉励督促百姓种田养蚕,百姓有了依靠。

(2)刘备是个狡猾的敌人,经历的事很多,他的军队刚集结时,他的考虑周密用心专一,不能触犯他。

5.①孙桓很得将士的人心,城池牢固,粮食充足,不值得担忧。②陆逊有自己的计策,他认为等自己的计策实施后,孙桓不用救,就可以解围。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联系上文,可知刘备采取了“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的计策,因此这里“知”的宾语应是“其计不可”,即“自己的计策不可行”。“其计”和“不可”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项。联系前文“诸将皆欲击之”,可知“不听”的对象是“诸君击班”,故“诸君”“击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项。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对“藩臣”的解说错误,“藩臣”指拥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或郡王。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最后受太子太傅牵连而招致孙权斥责,愤恨而死”错误,太子太傅是因为多次与陆逊有书信往来才被下狱致死,孙权对陆逊的斥责也不是因为太子太傅。

4.(1)关键点:振,赈济;劝督,勉励督促;农桑,种田养蚕。

(2)关键点:猾虏,狡猾的敌人;尝,经历;干,触犯。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在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即“初,孙桓别讨备前锋于夷道,为备所围,求救于逊……及方略大施,备果奔溃”,然后抓住其中陆逊的观点“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进行概括总结即可。

【参考译文】

陆逊字伯言,是吴郡吴县人。他原名陆议,世代为江东大族。陆逊很小就死了父亲,跟随堂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到他的任所生活。袁术与陆康有仇怨,准备攻打陆康,陆康便让陆逊和亲眷们回吴郡。陆逊比陆康的儿子陆绩大几岁,便替陆康管理家族事务。孙权做将军,陆逊二十一岁,就开始在孙权将军府中任职,历任东西曹令史,外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同时兼管县令职务。海昌县连年大旱,陆逊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勉励督促百姓种田养蚕,百姓有了依靠。会稽太守淳于式上表奏报陆逊非法掠夺百姓,骚扰当地。陆逊后来到都城,和孙权说话期间,称赞淳于式是好官,孙权说:“他告发你你却举荐他,为什么呢?”陆逊回答说:“淳于式是想要休养百姓,因此告我的状。如果我再说他的坏话来扰乱您的视听,这种风气不可助长。”孙权说:“这实在是忠厚长者的行为,只是一般人不能做到罢了。”黄武元年,刘备率领大队人马来攻打西部边界,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朱然、潘璋等五万人抗击刘备。刘备从巫峡、建平连接营围直到夷陵界,建立了几十个军屯,先派吴班带领几千人在平地设立营寨,想要挑战。众将领都想要迎击刘备,陆逊说:“蜀军这举动必定有诈,暂且看看再说。”刘备知道他的计策无法实现,就率领八千伏兵,从谷中出来。陆逊说:“我之所以不听从诸位攻打吴班的建议,是因为揣测他们一定有诡诈。”陆逊上疏想要攻打刘备。众将领都说:“攻打刘备应在开始时,如今竟让他深入五六百里,相互对峙已有七八月,他的各要害都防守严密,攻打他必定没有收益。”陆逊说:“刘备是个狡猾的敌人,经历的事很多,他的军队刚集结时,他的考虑周密用心专一,不能触犯他。现在他驻军长久,没有占到我们的便宜,军队疲惫,士气沮丧,无计可施,夹击此敌,正在今日。”于是命令士兵各拿一把茅草,用火攻打败他。顷刻之间火势形成,破蜀军四十多个营寨。起初,孙桓分率士兵去夷道讨伐刘备的前锋部队,被刘备包围,向陆逊求救。陆逊说:“不行。”众将领说:“孙安东是公族,受到包围处境困顿,怎能不救援?”陆逊说:“安东很得将士的人心,城池牢固,粮食充足,不值得担忧。等到我的计策实施,即使不去救安东,安东自己也会解围。”等到陆逊的谋略全部实施,刘备果然溃败逃散。赤乌七年,陆逊接替顾雍任丞相。原先,太子与鲁王两宫并立,朝廷内外的官职,大多派遣官宦子弟担任。陆逊上疏陈述说:“太子为正统,地位应稳如磐石,鲁王为藩臣,应当在荣宠和地位上与太子有所差别,这样他们各得其所,上下才能得到安宁。为臣谨向陛下叩首流血,陈述己见。”他上书多次,甚至请求前至都城,以匡正得失。太子太傅吾粲因多次与陆逊有书信往来而获罪,被关进监狱致死。孙权多次派遣宫中使者去责备陆逊,陆逊悲愤痛恨而死,时年六十三岁。

高考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文言文专题训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惠子相梁文言文阅读答案 惠子相梁文言文翻译及答案《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日:“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
2021年全国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附完整答案和解析)(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浙江卷)【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一)文
1、选出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D、斯固百世之遇也2、选
关联词语选择题及答案 关联词语专题训练及答案1、我们(与其)把轮船停在港口,(不如)冒着狂风暴雨前进。2、(只有)从小学好本领,(才)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出
高考文言文虚词18个用法归纳总结,我们在文言文中有实词和虚词之分。虚词不像实词那样有固定单一的意思,往往在不同的语境有着不同的意思,这也就造成了识记的困难。因此
高考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文言文专题训练答案.doc
文件格式:DOCX
版本推荐:Microsoft Office 2020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